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09p

  • 资料大小:48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5-07-04 14:57
  • 发布作者:米米亚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中部(K171+750),途经庙湾、上柳树湾、狮子岩、掀盘湾、杏子包至长堰塘与K合同段相接(K173+499)。其间无河流,存在不同水量的溪流。与K合同段接头处距离云阳至万州公路约3公里。全长1.749公里。其中左线隧道起讫K171+750~K172+953,长1203米。右线隧道起讫YK171+750~YK172+948,长1198米。隧道最大埋深276m。 3.1.2 地形地貌 隧址区地貌上属低山重丘区地貌,最低标高约280米,最高处标高约590米,相对高差约310米。 3.1.3 工程地质 韩婆垭隧道出口位于低山重丘斜坡下部,地形呈斜坡小坎状,洞口地形坡度稍缓,总体坡度约25度,隧道走向与坡向近一致,冲沟较发育,无地下水出露,坡面第四系堆积物厚度薄,多小于2米。基岩为粉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坡面较稳定。基岩浅埋或裸露,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受浅埋和风化影响,稳定性差。边仰坡成坡条件一般,采取无仰坡进洞的方式处置。 隧道洞身段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岩石为弱~微风化,属软质岩。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完整~较完整。岩石透水性差,洞室开挖不会产生大的地下水涌出,但局部有渗水现象。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有少量Ⅱ、Ⅳ类 岩性层,且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层间结合较差,层间裂隙较发育,在岩性分界处,尤其是洞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段,洞顶可能产生掉块或松动落石,局部可能坍塌等。 3.1.4 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 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单斜构造,地层倾向195-210°,倾角20-25°,优势产状202°∠22°。新构造运动总体以间歇性缓慢上升隆起为特征,流水切蚀形成山川河谷,现属相对稳定期。区内节理裂隙主要以层间裂隙为主,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之。主要发育裂隙产状为:进口段190-215°∠18-22°,L1:65- 85°∠68-72°,形成陡崖面;L2:145-160°∠70-85°,其中190-215°∠18- 22°(顺层裂隙即层间裂隙)最发育;出口段185-210°∠23-27°(层面),L2305-315°∠50-65°,L1:65-75°∠45-60°,其中185-210°∠23-27°(顺层裂隙即层间裂隙)最发育。 场区内为单斜构造,无褶曲断裂,大部分地段坡体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间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Ⅵ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1.5水文地质及气象特征 3.1.5.1水文地质 区间气候温暖潮湿,降水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沿线地势较高,切割剧烈,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各类岩组的裂隙较为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条件。区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两种。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沿河漫滩阶地和支流冲积扇中,含水较为丰富,与河水、沟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等补给,顺层径流排泄,其透水性及赋水性差。另外,堆积于斜坡上的松散的(残)崩坡积层块(碎)石质土层与基岩接触面处常有地下水赋存或富集,虽含水量有限,但往往是造成岸坡失稳的润滑剂。 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砂质岩裂隙及泥质岩类风化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上层滞水等补给。因岩体裂隙发育,区内雨量充沛,一般含水性较好。由于砂岩与泥岩呈互层状,泥岩具有一定的隔水性能,经褶曲错移,构成不同规模的封闭的储水构造,形成局部水压力。对隧道施工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区间地下水、沟水类型主要为HCO3-Ca和HCO3-CaMg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1.5.2气象特征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等特点。气象要素、变化与流域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特点相适应,多年平均气温16.6-18.7℃。六约份平均气温7.1℃,七月份平均气温29.6℃。相对湿度73-87%.霜冻期期日数一般为10-20天/年。雾日数多为25-30天/年。历年最大风速为17米/秒,多年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大常风向为东北风。 多年平均降雨量1149.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14.8毫米。年内分布不均,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 测区属长江流域,以长江为骨干,主要支流有小江(彭溪河)、汤溪河等。 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将影响该段河流的水文气象条件。 3.1.6植被及人类活动 隧址处植被茂密,主要为竹、木林,西北部有零星农耕和人工林,东部洞顶有5栋居民住房,隧洞出口附近基岩被耕植土覆盖。合同段线路经过人和镇木古村四个组,涉及300余人,自三峡库区移民后,近期人类活动频繁。 3.2 设计标准 隧道设置为基本平行的双洞,测量线间距为30m。左线出口段平面位于R=1250m、Ls=150m的圆曲线上,洞身位于直线上;右线出口平面位于R=1760m、Ls=150m的圆曲线上,洞身位于支线上。隧道主要结构要素见表3-2: 3.3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韩婆垭隧道主要工程项目包括:隧道正洞开挖、支护、衬砌、路面、洞内装饰、洞口工程、附属工程、临时工程等。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09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80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