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 隧道在大地构造上处于闽西华夏系武夷山脉隆起带与新华夏系闽西隆起带范围内。长期的历史演变,强烈的褶皱及岩浆活动,使之历次构造运动相互复合、彼此干扰和迁就,形成区域构造形式多样复杂。沿线断裂带在不同的地层岩性中表面形迹不同。侵入岩岩体表现为蚀变破碎带、硅化带、挤压性片理带、裂隙密集带及部分构造角砾岩带等。 2.水文地质条件 斜井场地的地表水主要为山涧溪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沟谷低洼处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第四系残坡基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带,后者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溪谷地表水补给。 二.设计概况 1.总体设计 斜井为xx隧道永久性通风通道,分左右两洞,右斜井洞口位于右洞YK20+678洞轴线右偏120m,长度686.8m,左斜井洞口位于右洞YK20+681洞轴线右偏142m,长度609.8m。左右斜井各设送、排风道,其中右斜井排风道设计为施工加宽段,作为左右斜井和正洞斜井施工段的运输通道。 设计采用地表风机房。右正洞送排风道合并到右斜井,左正洞送排风道合并到左斜井,斜井设置中隔板。左斜井洞身坡度为19.8%,右斜井洞身坡度为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