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26p

  • 资料大小:2.71 M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5-09-08 15:19
  • 发布作者:怕怕顶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进口里程DK561+569,与S308相邻,出口里程DK564+855,邻接新建凯雷大道。隧道全长3286m,为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其中Ⅲ级围岩686m,占41.75%;Ⅳ级围岩645m,占39.26%;Ⅴ级围岩312m,占18.99%。隧道洞身于DK563+310~DK563+360段下穿凯麻高速,隧区构造上覆第四系红黏土,下伏白云,岩层单斜,局部产状凌乱,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特殊岩土为红黏土。指导性施组计划工期为20个月。 2.3征地拆迁简况 本隧道永久征地已经完成,满足施工需要;临时施工用地租用协议已签定并已起用。本隧道施工范围内无房屋拆迁。 2.4工程特点 小坳坡隧道长3286m,为全线重难点隧道工程。地质构造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特殊岩土为红黏土。 围岩级别为Ⅲ、Ⅳ、Ⅴ级。按照围岩级别,由弱到强依次Ⅲ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Ⅳ围岩、Ⅴ级围岩采用微台阶法和台阶法施工。 初期支护主要有C25或C30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采用湿喷,Ⅲ级围岩拱部设置钢筋网片喷砼、边墙采用素砼,Ⅳ级、Ⅴ级围岩拱墙采用喷纤维砼和钢筋网片、仰拱采用喷素砼。全线Ⅴ级围岩段采用全环钢架,Ⅳ级围岩段除Ⅳa型采用拱墙钢架外其余均采用全环型钢钢架,Ⅲb型拱部设格栅钢架。Ⅳ级围岩均设小导管超前支护、Ⅴ级围岩设小导管或大管棚超前支护。 锚杆:拱部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及临时支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 二次衬砌:拱墙一次成型,衬砌台车(长12米)全环一次成型施工工艺,仰拱混凝土必须采用整体模板成型工艺。Ⅲ级围岩拱部、边墙、仰拱或地板采用C30混凝土施工,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填充;Ⅳ、Ⅴ级围岩拱部、边墙、仰拱或地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施工,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填充。 防水及排水:隧道的防排水按“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地下水发育且隧道修建对生态环境或工程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地段,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2.5工程难点 2.5.1防水治水 小坳坡隧道穿越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隧道防水措施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以尽量减少对地表生产、生活、泉眼的影响。因此在隧道的施工中必须加强观测,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防水治水,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5.2溶隙、溶槽的影响 隧址区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隧道全段穿越围岩为白云岩,区段内岩溶发育。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5.3下穿高速公路 洞身于DK563+310~DK563+360段下穿凯麻高速,此段属于浅埋段,施工中加强监控测量,地表沉降观测,本段属于施工的重点控制地段。 2.5.4湿喷混凝土 隧道施工喷射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湿喷工艺”,湿喷混凝土可减少回弹量,降低粉尘,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工人的施工环境,容易控制好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严格按湿喷工艺流程进行施工。 2.5.5超前地质预报 全隧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委托(第三方)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3. 所在地区特征 3.1自然地理特征 3.1.1地形地貌特征 小坳坡隧道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侵蚀构造中低山区地带,区内地形总体为西高东低,隧道最大埋深120m。地面高程800~920m,相对高差约120m,自然坡度20~50°,局部陡峻,植被发育。测区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隧道洞身穿越区域以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为主要特征,具构造剥蚀~溶蚀槽谷地貌特点。本区地表水以山间沟水为主,水量较小,雨季时沟内水量增加明显,普遍在2~3L/s。故隧道穿越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26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81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