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隧道施工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报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宜的预报方案,编制相应概预算,并作为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 2013-08-28
-
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开挖与运输方法的选择,从大的方面分类可分为钻爆法、掘进机(TBM)、掘进机辅以钻爆法、沉埋管段(水底隧道)。今天主要交流钻爆法施工。 2013-08-28
-
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换拱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掘进方案、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进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 2013-08-28
-
D3K31+535~D2K33+380,共1845米,其中III级围岩370米,IV级围岩820米,V级围岩655米;正洞沿线路前进方向(小里程至大里程)设10.8‰的下坡。 2013-08-28
-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确定。 2013-08-28
-
检测手段上,必须配置断面仪进行隧道断面检测,没有配置断面仪或配置了但没有按照验收标准的检验频次进行检测的,必须进行整顿,直至达标。 2013-08-28
-
本标段起讫桩号为K37+936.714~YK42+750,路线长4.813km。本标段设涵洞和通道共21道(主线),其中钢筋砼盖板涵8道,钢筋砼盖板通道9道;钢筋砼圆管涵4道。 2013-08-28
-
达到设计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内实外美,配筋正确,表面无蜂窝、麻面,颜色一致。 2013-08-28
-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与断板的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2013-08-28
-
隧道全长1156m,地面高程285~365m,相对高差约80m,隧道范围地处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较缓,进口段自然坡度为10°~18°,出口自然坡度为25°~45°,山顶部分多形成槽谷地貌 2013-08-28
-
其中K78+691.5盖板涵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台基础、台身结构,八字墙为C20片石混凝土结构,盖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62.27米,与线路交角120°,孔数及孔径1-4*4米。 2013-08-28
-
隧道进口端地表为堆积土体,明洞段段后DK13+655-DK13+670需从地面注浆对底层进行加固处理后,预防拱部上方围岩出现拉应力而坍塌。 2013-08-28
-
拉森桩两侧采用钢板桩围堵闭水,尺寸为3m×2m×12m(长×宽×高),钢板桩与拉森桩之间填土。自钢板桩迎水面起沿垂直河岸方向做一排旋喷桩,总距6m,辅助闭水。 2013-08-28
-
本边坡支护工程范围为叶挺路至大埔桥段西侧,河岸边坡高6-9m,岸线总长约174.4m。 2013-08-28
-
旧箱涵倒塌拆除并修复;边坡面积(现场实测)地质淤泥挖走,内侧底层填级配块石反滤层,再用土方分层填筑,高度与箱涵持平。 2013-08-28
-
D3K31+535~D2K33+380,共1845米,其中III级围岩370米,IV级围岩820米,V级围岩655米;正洞沿线路前进方向(小里程至大里程)设10.8‰的下坡。 2013-08-28
-
D3K31+535~D2K33+380,共1845米,其中III级围岩370米,IV级围岩820米,V级围岩655米;正洞沿线路前进方向(小里程至大里程)设10.8‰的下坡。 2013-08-28
-
其中联络线及单渡线部分采用矿山法施工,其余部分采用盾构法施工。暗挖段长388.264双延米,在K24+645.681处设置一处竖井及横通道(兼作联络通道)。 2013-08-28
-
本标段暗挖左、右线隧道采用台阶法、全断面法及环形台阶法开挖施工,暗挖折返线隧道采用中导洞法、CRD法、CD法、环形台阶法和台阶法施工,隧道洞身穿过围岩为Ⅰ~Ⅴ级。 2013-08-28
-
为小渡口灌溉设置,新建涵洞所属位置原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与新建涵洞相交,灌溉水从古城方向流入涵洞引进小渡口,新建涵洞施工时需将旧涵洞挖除,进行改渠施工。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