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暖通论文
  3. 内容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问题

人民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应严格遵循《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下简称《人防规》)和《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人防防火规》)等有关规范、标准。笔者在多年的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和设计审(抽)查工作中,发现诸多人防地下室通风工程在贯彻执行现行规范、标准及设备选型、系统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将发现的问题及笔者的意见和建议综述如下。

1

电动、人力两用风机的选择

电动、人力两用风机是人防地下室通风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人防规》,5.3.7条规定“战时电源无保证的人防:地下室应采用电动、人力两用风机”。该风机既要能满足战时清洁式通风的要求,又要能满足战时滤毒式通风的要求。《人防规》5.3.6.2条规定,该风机“按战时清洁式通风的计算新风量选用”(强制性条文)。5.1.5条规定了各类人防地下室战时新风量标准,如二等人员掩蔽所,战时清洁式通风为5~7m3/(人·h),滤毒式通风为2~3m3/(人·h)。
工程实例:
某高层住宅地下人防掩蔽所战时清洁式通风设计风量为2450m3/h,滤毒式通风设计风量为980m3/h,设计选用2台F2702型电动、手摇两用风机,单台风量为500~1000m3/h(相应风压1.2~0.6kPa),2台总风量为1000m3/h(风压为1.2kPa时,相当于滤毒式通风时阻力损失)~2000m3/h(风压为0.6kPa时,相当于战时清洁通风时阻力损失),可满足战时滤毒式通风量980m3/h的要求,但不能满足战时清洁式通风量2450m3/h的要求。应选用3台F2702型风机,战时清洁式通风时运行3台,滤毒式通风时运行2台。
某高层住宅地下人防掩蔽所战时滤毒式通风设计风量1200m3/h,设计选用2台电动、手摇两用风机,单台风机风压为1.2kPa时风量为500m3/h,风压为0.6kPa时风量为1000m3/h。滤毒式通风时,系统风阻力一般均超过1kPa,接近1.2kPa(仅滤毒罐终阻力即达0.7~0.8kPa),此时2台风机并联运行,最大风量为500m3/h×2=1000m3/h,难以满足1200m3/h的风量要求。
某地下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战时要求掩蔽800人)战时滤毒式通风设计风量为2400m3/h(新风量标准取3m3/(人·h)),战时清洁式通风设计风量为4000m3/h(新风量标准按5m3/(人·h)取值),设计选用3台F2702型电动、手摇两用风机,并联运行,其最大风量为1000m3/h×3=3000m3/h(风压为0.6kPa即战时清洁式通风时),最小风量为500m3/h×3=1500m3/h(风压为1.2kPa即滤毒式通风时),既不能满足战时清洁式设计风量4000m3/h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滤毒式设计风量2400m3/h的要求。设计虽然另配有1台电动风机(风量>4000m3/h),可满足战时清洁式通风要求,但一旦电源遭到破坏,电动风机无法启动,单靠3台手摇风机,就很难满足战时通风要求了。此时应选用5台F2702型两用风机,战时清洁式通风运行4台,滤毒式通风运行5台。更为合理的设计是将战时滤毒式通风新风量标准按2.5m3/(人·h)取用,滤毒式通风计算新风量为800人×2.5m3/(人·h)=2000m3/h,此时选用4台F2702型两用风机即可同时满足战时清洁式和滤毒式两种通风方式的风量要求。
1.png

 

2

滤尘器(粗过滤器)的选择

《人防规》5.3.5条规定“平时和战时合用一个通风系:统时,应按平时和战时工况分别计算系统的通风量”。5.3.5.1条规定“……粗过滤器……选择:按最大的计算新风量确定”。平时和战时相比,最大计算新风量应出现在平时,故滤尘器应按平时通风量选择。
工程实例:
某人防地下室,战时清洁式通风设计风量为2100m3/h,设计选用1台LWP2D型油网滤尘器,其额定风量为1500m3/h(终阻力为0.1~0.12kPa时,相应风量为1800~1400m3/h),不能满足战时清洁式通风的通风量要求,更难满足平时的通风量要求。
某人防地下室,平时设计通风量为4500m3/h,设计选用2台LWP2D型油网滤尘器,其额定总风量为1500m3/h×2=3000m3/h,能满足战时滤毒式和战时清洁式通风的通风量要求,但不能满足平时通风量的要求。此时应选用3台LWP2D型油网滤尘器。

3

手动密闭阀的选用

密闭阀是人防地下室防护通风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价格较普通风阀高得多。密闭阀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对于5级和6级人防地下室,一般均采用手动密闭阀。它一般设置在染毒区的通风和排风管路上,用于平时和战时通风方式的转换。
手动密闭阀的设置,一要考虑功能的需要,二要考虑经济合理性。对于进风系统,应按《人防规》5.2.1条提供的图示(a)(b)(c)设置手动密闭阀,在清洁式通风管路和滤毒式通风管路上各设2只,共4只;对于排风系统,应按《人防规》5.2.2条提供的图示(b)(c)设置手动密闭阀,分别设在排风管穿密闭墙和防毒通道处,共4只。清洁区送风机(包括电动、手动两用风机和电动风机)进、出口和除湿机进、出口管路上,采用一般风阀即可,没有必要采用价格较高的手动密闭阀。
某些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不是根据规范规定和功能的要求来选用手动密闭阀,选用比较随意,几乎所有风阀包括送风机进、出口,除湿机进、出口处的风阀均选用手动密闭阀。有的系统选用手动密闭阀达11只,有的甚至多达14只,有的系统3个防护单元(对应3个通风系统)共选用手动密闭阀达36只之多;有的系统一个滤毒罐进、出风管路上就设有4只密闭阀(按规范提供的图示设2只即可)。手动密闭阀选用过多、过滥,经济上不合理。
2.png

 

4

通风系统止回阀的选用

通风止回阀通常用在几台并联风机不同时运行的系统中。在这种系统中,部分风机运行时,运行风机的部分送风可能通过停运风机管路形成短路循环,致使送风系统风量不足,需要送风的房间特别是远端房间风量短缺甚至送不到风。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风机出口设置止回阀。但对于人防地下室人员掩蔽所通风系统,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该系统电动、手动两用风机风量和台数,是依据战时掩蔽人数和规范规定的新风量标准确定的(不考虑备用),如设计选用3台,使用时3台应同时并联运行才能满足人员新风量要求,不会出现其中1台或2台停止运行的情况,故电动、手动两用风机进风口或出风口处不必采用止回阀,采用一般风阀即可。
通风止回阀对通过风速有严格要求,通常要求通过风速不得小于8m/s,国家标准图T3031及有关生产厂家产品样本上均有这样明确的使用要求。风速偏小,可能制约止回阀的开启程度,使之不能完全开启甚至完全不能开启,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工程实例:
某人防地下室人员掩蔽部通风系统的3台电动、手动两用风机进、出口管路上均设置了直径为Φ200的止回阀,战时滤毒式通风时每台风量为500m3/h,止回阀通过风速仅有4.4m/s,不符合通过风速不得小于8m/s的规定。此时,两用风机进、出口所设止回阀应改用一般风阀,如一定要采用止回阀,所选规格就必须满足其风速要求才行。

5

战时滤毒式通风超压排气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自动排气活门选择应能满足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要求
《人防规》5.2.11条规定“战时主要出入口最小防度:通道换气次数二级人员掩蔽部应保证每小时30~40次”。某人防地下室二级人员掩蔽部,最小防毒通道体积V=2.4m×2.2m×2.6m=13.73m3,按30~40h-1换气次数计算,换气量应为L=13.73m3×(30~40)h-1=412~549m3/h。设计选用的D200型自动排气活门在超压30~40Pa(设计要求)情况下换气量只有200~300m3/h,不能满足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要求。
某医院门诊楼人防地下室人员掩蔽部(二级)设有3只PS2250型自动排气阀:病案室1只,男、女厕所各1只。其中病案室的1只专供防毒通道换气用。当超压30~50Pa(设计要求)时,该种类型阀门单只额定排气量为600~770m3/h,而该掩蔽部滤毒式通风进风量为1200m3/h,排风量只有1150m3/h(除去超压漏风量),超压排气时,3只自动排气阀平均每只实际排风量只有383m3/h,即设在病案室的供防毒通道换气用的那只排气阀也只有383m3/h的排气量,只能保证最小防毒通道(其体积V=1.79m×4.8m×3.75m=27.28m3)12h-1的换气,远小于30~40h-1的换气要求。建议在男、女厕所设自动排气阀的排气管上增设手动密闭阀,当战时有人员出入防毒通道时,将厕所自动排气阀排气管上的手动密闭阀关闭,暂停厕所超压排风,以确保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要求。
5.2自动排气阀超压排气量不宜过小,以防防空地下室超压超过限值
《人防规》5.2.9条规定“滤毒通风时:防空地下室内应保持30~50Pa超压”。对于通风设计来讲,保持地下室超压的基本原则是进风量大于排风量。根据经验,要保持地下室内30~50Pa的超压,排风量应为进风量的95%~90%。
某人防地下室人员掩蔽部,滤毒式通风时,设计进风量为980m3/h,要保持30~50Pa超压,需要的排风量应为L排=980m3/h×(95%~90%)=930~880m3/h,而该工程超压排气系统仅设有1只PS2250型自动排气阀,当超压30~50Pa时,其排风量只有600~770m3/h,仅相当于进风量的61%~78%。由于排风量偏小,室内超压值将大于50Pa,超过规范规定的超压上限值,可能影响掩蔽人员身心健康。
3.png

 

5.3自动排气阀装机容量(控制的总风量)不宜过大
《人防规》5.2.8条规定自动排气阀的选用和数量应依据滤毒通风的排风量确定。自动排气阀的设置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4.png
某人防地下室人员掩蔽部,每个防护单元滤毒通风进风量为1290m3/h,超压漏风量约为90m3/h,滤毒通风排风量为1200m3/h,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为40h-1,换气量为550m3/h,设计选用4只PS2250型自动排气阀,男、女厕所各1只,简易洗消间、防毒通道2只,当超压30~50Pa时,单只阀门额定排风量为600~770m3/h,4只阀门总额定排风量可达2400~3080m3/h,是设计排风量1200m3/h的2~2.57倍,显然装机容量过大,不合理。将该掩蔽部滤毒通风量1200m3/h代入式(1)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用2只PS2250自动排气阀即可,简易洗消间、防毒通道1只,男、女厕所1只,超压排风时,平均每只的实际排风量为600m3/h,可同时满足防毒通道换气要求和厕所排气要求。如果改用4只直径为Φ200的小型自动排气活门,也可满足超压排气要求。
5.4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换气来自厕所(战时为干厕)不妥
某些人防地下室主要出入口为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男、女厕所(战时为干厕)共用一个超压排气系统,自动排气阀设在干厕,人员掩蔽房间的空气经过走道进入干厕,再通过自动排气阀进入(简易)洗消间、防毒通道,最后由扩散室排出。这种超压排气系统尽管满足了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要求,阻挡了室外毒气进入,但将厕所污染空气(臭气)引入(简易)洗消间、防毒通道,气流组织欠佳,是不可取的。对超压排气系统,设计人员应精心、合理地进行气流组织设计。如滤毒通风排风量不能同时满足最小防毒通道和厕所排风要求,可在与走道相邻的(简易)洗消间或其他适当部位设置自动排气阀(以满足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为限),并在厕所的自动排气阀接管上增设手动密闭阀,当防毒通道战时有人出入、需要保证换气次数时,可将厕所自动排气阀接管上的手动密闭阀暂时关闭,靠超压打开(简易)洗消间或其他适当部位的自动排气阀超压排风,以确保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如滤毒通风排风量可同时满足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和厕所排风要求,则二者的超压排风系统应分开设置,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排风按《人防规》5.2.2条图5.2.2(b)(c)图示设计,厕所排风按《人防规》5.2.2条图5.2.2(a)图示单独设置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
5.5防毒通道与(简易)洗消间之隔墙上不应设置手动密闭阀
《人防规》5.2.2条图5.2.2(b)(c)明示,防毒通道与(简易)洗消间之隔墙上设有通风短管,滤毒通风时,只要打开防毒通道排风管上的手动密闭阀,即可通过装在(简易)洗消间与走道隔墙上的自动排气阀和该短管实施超压排风,确保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有的设计将该短管改为手动密闭阀是不妥当的,也没有实际意义,滤毒通风时,一旦出现误操作,不经意将此阀关闭,超压排气系统就失去了作用。
5.6与送风系统相对应的回风短管上不设关闭阀不妥
有的人防地下室进、送风系统在风机房隔墙处设置了带消声装置和防火阀(常开,70℃熔断关闭)的回风短管,但未设关闭阀,不妥。由于该回风系统仅在平时除湿和战时隔绝式通风时使用,战时清洁式和滤毒式通风时是不能使用的,故该回风短管上应加设手动密闭阀,以便战时清洁式和滤毒式通风时将其关闭,否则战时清洁式通风时可能造成短路循环,远端需要送风的房间风量不足甚至送不到风,滤毒式通风时容易造成短路循环,无法实施超压排风。 
5.png

 

6

人防厕所排风设计存在的问题

《人防规》5.1.9条表5.1.9对人防地下室厕所排风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平时水冲厕所换气次数为10~15h-1。有的暗厕平时未设机械排风设施,无法满足换气次数要求。有的厕所设有机械排风设施,但气流组织不合理。某人防地下室女厕有窗井,设有机械排风设施,而男厕与女厕一墙之隔,无窗井,仅在二厕之隔墙上设有200mm×200mm的通风孔,男厕气流组织较差,只有当女厕门处于关闭状态,而男厕门处于开启状态时,男厕排风才有效果,否则臭气难以排除。有的暗厕平时排风采用小型斜流风机(排风量为300m3/h),进、出风管上均配置有价格较高的微穿孔消声器,技术经济性较差,如改用吊顶式排气扇,既能满足排气要求,噪声又小,不需要另配消声设施,技术经济性均较合理。
有的男、女厕所均设置了送风口(未设关闭阀),与人员掩蔽房间共用送风系统,欠妥。当送风系统停止运行时,厕所(战时为干厕)臭味可能通过风口、风道窜入人员掩蔽房间,不利于掩蔽人员身心健康。一般人防地下室厕所不宜设置送风口,不宜与人员掩蔽房间共用送风系统,而应单独设置局部机械排风设施,补风可利用人员掩蔽房间的空气,由走道自然补入。
有的人防地下室的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厕所共用一个超压排气系统,自动排气活门设在厕所,但设置位置不当,未考虑厕所气流组织的合理性,致使战时滤毒通风时,超压排气风路在厕所形成短路,厕所(战时为干厕)臭气难以排除。

7

风管厚度的选用

目前,人防地下室通风一般均采用钢制风道,管材包括2~3mm厚的钢板和普通镀锌钢板。风管厚度可按《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选用。该计算表中列有钢板制风管、除尘风管、气密性风管和塑料风管,厚度各不相同。
有的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笼统说明风管厚度按《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选用,但未具体说明如何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性质的风管及其厚度。对于人防通风工程,不同部位应选用不同性质的风管,如:清洁区应选用普通钢板制风管,人防进出口(染毒区)应选用气密性风管。
染毒区进风管(包括进风扩散室—粗过滤器—过滤式吸收器—两用风机吸入口之间的风管)管径一般小于等于500mm,应采用2mm厚钢板,气密性焊接,也可采用厚度大于等于2mm的焊接钢管。其中预埋在密闭墙内的部分应采用厚度大于等于3mm的钢板或焊接钢管。
送风管(送风机出口至室内各房间之风管)和室内清洁区排风管应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厚度可按表1选用。
6.png
 头部排风管包括穿密闭墙经(简易)洗消间—自动排气活门—防毒通道至排风扩散室之风管)应采用2mm厚钢板,气密性焊接,其中预埋在密闭墙内的部分采用厚度大于等于3mm的钢板或焊接钢管。测压管选用DN15镀锌钢管制作。
7.png

 

8

供暖、通风设施的防护密闭问题

8.1引入地下室的供暖管道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密闭措施
《人防规》5.5.6条规定“引入地下室的采暖管道应采取:采取密闭措施并应在其围护结构内侧设置阀门”。某些人防地下室供暖设计未严格按此规定执行。有的将阀门设在了围护结构外侧,内侧未设;有的围护结构内侧虽设有阀门,但未紧靠围护结构内侧,而是远离了围护结构内侧面,也有的利用供暖分环处的调节(维修)阀门代之,阀门与围护结构内侧面之间的管段、管件(三通或弯头等)成为防护密闭的薄弱部位;还有的在围护结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了阀门,似无必要,仅内侧按要求设置即可。
8.2排风出口应作防护处理
有的人防地下室厕所、污水泵房的排风系统的排风出口直接设在窗井外窗上方的防护墙上,未采取任何防护封堵措施,将给战时人防工程防护安全带来隐患。宜将排风出口设在窗井外窗上部,战时可利用防护挡窗板进行防护。如一定要将排风口设在外窗上方的防护墙上,战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封堵措施(采用何种防护封堵措施应在设计图上加以说明),并应征得结构专业的认可。
8.3扩散室接管位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人防规》3.4.23条规定:若通风管与扩散室的连接口设在扩散室侧墙,连接口“应设在距后墙面1/3扩散室的净长处”。
有的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进、排风管在扩散室侧墙的连接口距后墙的距离达到扩散室净长的1/2,不符合上述规范规定的要求,可能对人防防护安全带来某些影响。
8.4接至排风扩散室的排烟管应采取密闭措施
有的人防地下室设有防火排烟系统,其直径为Φ600的排烟管由清洁区(人员掩蔽区)接至排风扩散室,但排烟管上未采取任何密闭隔离措施,战时滤毒式通风时,室外毒气将通过该管毫无阻挡地进入地下室,对地下室掩蔽人员造成伤害。此时,应参照《人防规》5.2.1条图示(a),在该管穿越清洁区与染毒区分界处(密闭门所在墙两侧)设置两道手动密闭阀,以阻挡室外毒气侵入。

9

防火排烟设计

9.1人防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应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人防防火规》5.2.2条规定“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一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目前,人防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建筑设计一般均采用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方案,并依据上述规定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出入口处设置防火隔墙和防火门,将楼梯间上下隔开。
该道防火墙和防火门的设置,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影响极大,有无这道防火墙和防火门,加压送风系统大不一样。如果没有这道防火墙和防火门,地下室与地上层设计成1个加压送风系统,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有了这道防火隔墙和防火门,地下室与地上层再设计成1个加压送风系统,就产生了问题。因为,着火时,由于该防火隔墙和防火门的阻隔,楼梯间上下不通了,实际上形成了地下和地上两个相对独立的防烟楼梯间。按《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下简称《高规》)8.3.1条和《人防防火规》6.1.1条规定,应分别独立设置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地上高层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确定按《高规》8.3.2条执行;人防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按《人防防火规》6.2.1条确定:当前室不送风时,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25000m3/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小于16000m3/h,前室送风量应不小于12000m3/h。如果设计人员未注意共用(防烟)楼梯间时的这一微妙变化,忽视该道防火墙和防火门的存在,地下室与地上层会被一如既往设计成1个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送风量仍按1个防烟楼梯间计算;加压送风机仍选用1台,置于屋顶或地下室;加压送风竖风道仍为1个,一通到底;加压送风口仍采用大小相同的自垂百叶风口,每2~3层设1个(地下层1~2个风口),各风口送风量均相等。这种系统带来的问题是:当地下层着火时(该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所有送风口均开启送风,绝大部分风量均送至地上层防烟楼梯间,地下层仅有1~2个送风口送风,送风量严重不足,远达不到《人防防火规》要求的25000m3/h或16000m3/h;当地上层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开启送风,由于地下层防烟楼梯间所设1~2个送风口亦开启送风,故地上层防烟楼梯间送风量也嫌不足,也难符合《高规》规定的风量要求;当地下层与地上层同时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开启送风,地下层仅1~2个风口送风,送风量严重不足,地上层少了1~2个风口送风,送风量也嫌不足,上下均达不到规范规定的风量要求。
要同时满足地下室与地上层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要求,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地下室与地上层仍共用一条垂直竖风道,加压送风量加倍,由同型号的2台风机共同承担;风口采用常闭型,与加压送风机联锁控制,地上层风口每2~3层设1个,风量均摊,地下室每层设1个风口,依据《人防防火规》6.2.1条要求风量及风口限定风速确定风口断面积(较地上层大得多)。当地下层着火时,地下室防烟楼梯间送风口联锁其中1台加压风机开启给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当地上层着火时,地上层楼梯间所有送风口联锁另1台加压送风机开启给地上层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当地下地上同时着火时,地下、地上防烟楼梯间所有风口联锁2台加压风机同时给地下和地上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这种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满足加压送风要求,但联锁控制相当复杂,是不可取的。
方案2:地下室与地上层两个防烟楼梯间分别独立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包括加压风机、垂直风道、加压送风口等均分开设置,这种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满足加压送风要求,且联锁控制简单、灵活、可靠,应优先选用。
8.png
9.2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排烟防火阀
《人防防火规》6.6.5条规定“当烟气温度大于:280℃时,排烟风机应随设置于风机入口处的防火阀的关闭而关闭”(强制性条文)。应该说,本条对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排烟防火阀的表述虽不直接,但含义是清楚的。
有的人防地下室设有排烟系统,但其排烟风机入口处未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有的排烟风机入口处设有排烟防火阀,但电控图上未与排烟风机联锁,均有悖于上述规范的规定。
9.3排烟风机进出口软接头材质应符合防火要求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2.7条规定“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必须为不燃材料”(强制性条文)。有的人防地下室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进、出口软接头采用橡胶材料,不符合防火要求。普通橡胶材料,工作温度最高为60℃,耐热橡胶工作温度最高也只有100℃,用于排烟系统(要求能在280℃烟气温度下工作30min以上)是不允许的。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硅钛合成高温耐火软接头,专门用于排烟风机进、出口与排烟管道的软连接,发生火灾时本身不燃烧,并能在280℃烟气温度下长时间工作(30min以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火柔性短管。
9.4排烟风管穿防火墙时应设排烟防火阀
《人防防火规》6.5.4条规定“……排烟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需要穿过时,过墙处应设置烟气温度大于280℃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强制性条文)。有的人防地下室排烟系统,其排烟管道穿防火墙处未设排烟防火阀(动作温度280℃),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
9.5同一防烟分区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人防防火规》6.4.2条规定“排烟口宜设于该防烟分:区的居中位置……且与该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有的人防地下室室内走道设有排烟系统,但其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达到33m,超过30m,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
9.6排烟口选型应符合规范要求
《人防防火规》6.4.4条规定“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有的人防地下室单独设有排烟系统(平时不用),但排烟口采用固定百叶风口,平时无法关闭,不符合规范要求。
《人防防火规》6.4.5条规定“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某人防地下室排烟系统设计排烟量7820m3/h,
排烟口规格为500mm×320mm(多叶排烟口),其风口风速为15.4m/s,超过10m/s,不符合规范要求,应将排烟口适当加大,使其风速控制在10m/s以内。
9.7送风管穿风机房隔墙处应设防火阀
《人防防火规》6.7.6条规定,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过设有防火门的房间隔墙或楼板处”应设置防火阀(强制性条文)。有的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送风管由风机房(设有防火门)引出时,穿越风机房隔墙未设防火阀,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着安全隐患。

10

人防通风设计说明

某些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说明不完整,主要内容有遗漏。有些未说明人员掩蔽所防护等级及新风量取用标准;有些未说明平时和战时几种通风方式的转换过程。人防通风方式包括平时通风和战时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等。平时通风和战时3种通风方式由一种转换到另一种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门、调节阀门来完成的。有的人防通风系统设计虽然可以满足几种通风方式的相互转换,但没有说明几种通风方式的转换过程,这将导致战时人防通风系统使用时,操作人员不知道如何实现3种通风方式的转换,可能造成混乱,影响系统各种功能的发挥,甚至给人防工程的安全使用带来影响。所以进行人防通风设计时应绘制完整的系统图或流程图(包括进风系统、送风系统、排风系统),平时通风与战时3种通风方式转换时应分别开启和关闭哪些阀门,应在人防通风系统图或流程图中予以说明。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问题
https://m.gc5.com/ntgc/ntlw/1046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