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电力排涝站位于我县西南部,和××县毗邻的××联圩上,东依丘陵地带,北临信江主流,南与××圩对岸,圩内有一条小港纵贯南北成为沟通内湖主要渠系。 就地形来看虽属平原,但也有少量丘陵,还有洼地,地形较为复杂。圩内共有23.44KM2,本站要担负18.34KM2集雨面积的排涝任务,受益范围禾山乡和禾斛岭垦殖场富强分场的一部分,共有7个生产队和5000人口。圩内地面高程自13.00~30.00(黄海高程,以下同),田面高程13.5~19.00分布在平原和一些山垅内,旱地高程自19.00~28.00分布在红琅丘陵的山岗上,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粮棉,是该县粮食主要产区。 该圩内原四个排水系统:①利用王家水库开沟导托山洪2.5KM2;②××闸负担下垣排涝面积7.8KM2;③富强闸、新源闸共负担圩上垣排涝面积10KM2;④濠池闸负担濠池圩3.1Km2排涝任务。虽然排涝工程分布较为合理,但因该处位于信江下游鄱湖之滨,每当夏秋汛期,外河水位涨得快,退得慢,持续时间长,自排机会很小,因而连年遭受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灌溉方面:利用东南边的王家水库可灌溉1000亩外,其余全部依靠人工提水和抽水机来灌溉,在旱情严重时还时常缺少灌溉水源,内涝和旱情给圩内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圩内人民要求建站的呼声十分迫切。为发展农业生产确保旱涝保收,1967政府投资兴建了××电排一站(排灌溉给合),装机4台其中3台155KW,1台55KW(负责灌溉),装机容量520KW。1984年增建××电排二站,装机3台155KW,装机容量465KW,两站合计总装机容量985KW。电排站的兴建解决了6700亩良田排涝任务和2000亩高田灌溉需求,改造湖田6500亩,促进了圩内农业稳产增收,改善了圩内群众生活。 ××电排两站已运行20、30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运行年限很长,突出很多问题:堤身单薄,涵身太短,水盆高程低,高水位排水时水经常溢出水盆冲刷堤脚,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泵房离堤脚太近,且原结构强度承受不了××联圩加高加固后的荷载,各部分结构老化、露筋和漏水现象,存在着很大的防洪安全隐患,不符合××联圩除险加固的要求和标准。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严重,运行、维修费用过高,生产成本增高,带病运行,时常出现因设备损坏和电路起火而停机地现象,安全生产隐患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