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水利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于1966年5月动工修建,1967年5月主体工程完工,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灌溉放水涵、卧管、及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134.2m 2012-02-21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位于XX河上游,坝址座落在XX村境内,距离XX县城区52km。有乡村公路从坝顶通过,交通条件较好。大湾水库集雨面积0.8km2,干流长度1.0km 2012-02-21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大纲
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防浪墙维修;大坝迎水面钢筋混凝土菱形框格干砌块石护坡;溢洪道、输水洞重建,启闭设备更新;加固防汛路交通桥。增设水库观测设施;水保及环境保护措施;管理房及仓库。 2012-02-21
某拱坝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
1、该水库大坝坝型为浆砌石拱坝,土坝坝顶高程为69.0m;坝顶长57m,坝顶宽2.2 m~4m;最低河床高程53m,最大坝高16m;迎水坡垂直,背水坡坡度为1:0.3。 2012-02-21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0km2,总库容1274万m3,原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本次加固设计复核灌溉面积为1.52万亩 2012-02-20
某灌溉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本灌区原有灌溉站自1978年建成以来,开机提水频繁。经数十年运行,现有设备陈旧、机械老化、沟渠淤塞,长期处于高能耗、低效率运行状态,无法满足正常年份提水抗旱的要求 2012-02-19
某节水项目初步设计编制
骨干水利工程是指列入项目范围的工程,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可以列表反映其现状,为建设内容做好铺垫。现状的水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
XX灌区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
据实测资料: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53mm,多年平均蒸发量824.8mm,将于频率为75%的典型年的降雨量为367.2mm,年蒸发量为1740mm。 2012-02-19
水库供水灌溉工程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X水库坝区、水库淹没区、客土区域都为永久性占地,占地总面积为93.8162公顷,不在本方案复垦范围内。破坏前永久性建设用地有灌溉水田18.9282公顷、望天田0.5963公顷 2012-02-19
某灌溉工程水泵站初步设计
XX村地处平川区,地势平坦,属于汉江二级支流濂水河系,该区内以河道、水库灌溉为主。项目区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 14.1 摄氏度,最高气温38摄氏度 2012-02-19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灌溉工程设计大纲范本
收集水库水源工程历年逐月旬的泄流量资料;江、河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水源工程取水口的外江、河历年逐月旬的平均水位、平均流量、历年最高、最低水位及最大、最小流量特征值资料。 2012-02-19
农田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本报告整合了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对农民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了解近几年来政府做出的努力以及当前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情况 2012-02-19
土地开发项目初步设计
本项目涉及马合镇脑冒海则村,项目建设规模为42.90hm2,新增耕地面积为38.62hm2,新增耕地率为90.02%,项目估算430.78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041万元/hm2 (6694.3元/亩)。 2012-02-14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地上建筑面积238850.28m2,包含地上计容面积238505.53m2(住宅部分236584.53 m2,配套公建1921 m2)、地上不计容面积344.75 m2 2012-02-01
人饮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①维修黄家洞高位水池至沟头组嘎木水源的主管共计850米,其中φ70塑料管安装(650米),φ65镀锌管安装(200米)。 2012-01-18
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02 km2,主河道长2.5km,主河道平均坡降18.8‰,总库容79.25万方,正常库容57.12万方。 2012-01-17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应填明水库建设时间、规模及功能,续建、加固情况,现状工程规模、防洪标准及特征水位,枢纽主要建筑物组成及其特征参数 2012-01-07
平垣水库水文水利计算
平垣水库坝址位于芜湖地区泾县境内的青弋江支流徽水上,集水面积F=992km2。流域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良好。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2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4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50mm。主河道长94km,河道平均比降为0.385℅,流域平均高程378m。 2012-01-05
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位于勐海县西定乡政府西南面,水库坝址距西定乡直线距离约9.5km,距离勐海县直线距离约32km。 2012-01-01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初设说明书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2011-12-3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