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工艺工法
  3. 内容

后注浆施工工艺

  • 资料大小:7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8-23 16:36
  • 发布作者:雪姨你好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2施工工艺   (1)先准备直径25.4mm、长度比孔深长20cm的钢管两根,作为注浆管。在其底部长约25cm范围内梅花状布孔12个,孔径5mm,并用编织袋将管底口及小孔包扎封牢。 在按正常施工工艺施打钻孔桩(成孔并清孔)后,将注浆管绑扎在钢筋笼两侧,同步放入孔内,伸至孔底,而顶部露出桩孔口20cm。随后下导管、清孔、浇灌混凝土,待成桩1d后,以约2MPa压力的清水冲开管底封口。7d后,压力注浆约2h。   (2)注浆浆液由水泥搅拌机(300L)、滤网、储浆桶(500L)、注浆泵(设最大压力10MPa的压力表)、桩孔口压力表、注浆管而达到桩底。注浆时将水灰比3∶1的水泥量120kg、0.8∶1的360kg及0.5∶1的1020kg依次注入。当注浆压力达到5MPa并稳压3~5min后或注完设计要求注浆量后,即可终止注浆;   (3)施工中考虑到注浆路程远造成的压力损失,用桩孔口压力表测得实际注浆压力(实际压力损失值约1.2~1.5MPa),从而避免了注浆压力值失实。   (4)本工程各桩均达到设计要求的注浆量,平均注浆压力3MPa(开塞压力2.2MPa),注入速度10~20L/min。 3几个问题讨论   (1)浆液浓度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先灌注稀浆的目的在于稀浆的流动性好,裂隙无论宽窄,均易进浆,先将细缝填灌充实,而后浆液再逐级变浓,使中等或较大的裂隙也得到充实。水利行业用于防渗的帷幕灌浆分9个级别的水灰比,本工程取其中的3个级别用于钻孔灌注桩注浆。   (2)注入压力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注浆压力与岩层地质的渗透性、浆液浓度有关。目前主要有“一次升压法”和“分级分压法”。当正常压力下注入速度缓慢时,可提高压力尽量使一些细小的裂隙不致在低压下提前被封堵,可较多地灌入一些浆液,即所谓“”一次升压法“。但较高的压力也会使浆液在较宽的裂隙中流窜过远,造成浪费。当在正常压力下就很容易可将浆液较轻松地压入时,说明岩层吸浆量大,这时可改用较低一级的压力进行注浆,于吸浆量逐渐减少时,再加一级压力,如此反复升高压力,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力,一般为2~3级(即0.5P、1.0P或0.4P、0.7P、1.0P),是“分级分压法”。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后注浆施工工艺
https://m.gc5.com/slgc/gygf/1069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