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2013-09-30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对水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水资源的紧缺将制约着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等将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陕西省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仍占较高比例,但由于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低。 2013-09-30
-
青衣江流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很少,现有耕地面积123.63万亩,已成为我省重要粮、油、蚕桑、茶叶、果树生产基地。流域内现状有效灌溉面积71.3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7%,占全省总有效灌溉面积的2% 2013-09-30
-
现在,在全国各地的引调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由于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已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3-09-30
-
简述全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主要填写指标:地形地貌、降雨、无霜期、土壤质地等;人口、农业人口、GDP、三产比例,人均收入;耕地面积等。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简述全市水资源状况,主要供水工程类型及供水能力等。 2013-09-30
-
泥沙输送及其控制对灌溉系统设计人员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河水携带的泥沙会使非衬砌渠道淤积。从下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泥沙量有多大。 2013-09-30
-
实践证明,现浇混凝土梯形防渗渠道,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渗漏损失较小,流速较快,水的利用率较高,施工简单易行,使用寿命较长,经济效益较好。只要水泥、砂石料等来源充分,泥砂在水源处经过初步沉淀,可以广泛采用。 2013-09-30
-
建议加强节水灌溉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积极支持新疆节水灌溉专家学术、科普著作的出版;加强水利系统干部再教育培训中节水灌溉方面的内容;举办培训班提高水利系统从事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技术人员的素质; 2013-09-30
-
项目规划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及工程量: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生态工程,具体工程量详后。 2013-09-30
-
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效果和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以外,必须严格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对混凝土的品质、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做到优质、 经济 、安全。 2013-09-30
-
几千年来,我国都是用土渠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这样有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间就已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一般为0.30~0.50。因此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 2013-09-30
-
现浇衬砌渠道的结构型式有很多种,考虑到渠道沿线土质、气温、地下水位、渠道流量及便于施工等因素,选定现浇渠道的结构型式为等厚度梯形单式断面。考虑到现浇后的渠坡稳定及便于施工,斗、农渠道内坡分别取为1:0.5和1:0.75。 2013-09-30
-
看基础资料的思路,以前是否做过安全评价、整治设计(是争取国家或省上资金区分开),设计资料是否通过审查,是否已经实施;是否有震损应急方案,是否实施,实施情况与应急方案是否有出入,应急实施投资情况。 2013-09-30
-
混凝土防渗渠因具有防渗好、糙率小、强度高、允许流速高、使用年限久、造价低和施工方便等优点而得到普遍应用。搞好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2013-09-30
-
项目区增加耕地52.52公顷,实际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47.34公顷,增加为299.86公顷, 新增耕地率15.12%。土地利用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使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2013-09-30
-
供电企业应按照“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将农业排灌“四到户”管理和“井井通电、户户持卡”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排灌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改造,真正解决农民排灌用电的困难。 2013-09-30
-
明确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和法人组建方案;项目区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及资金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制定项目建设实施计划 2013-09-30
-
节水型农业越来越被重视,灌区为了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益,渐渐都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技术,以减少渠道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本文阐述了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特点及施工技术,以供大家探讨。 2013-09-30
-
随着青岛对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绿化改造所需要相应的技术措施也愈来愈迫切。 2013-09-30
-
近年来,土工合成材料在岩石工程,尤其是在防洪抢险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及其成效,引起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技术,国家从防渗、反滤、排水、加筋、防护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大大加快了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步伐。 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