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论文
  3. 内容

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摘要:要适应新时期农业的发展要求,水利灌溉同样如此,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健康发展。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开始彰显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想要保证农业获得稳产并增收,因此有必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做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 

  建设农业水利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快速地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其与农业经济、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存蓄降雨、调剂用水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国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如下: 

  1.政府的主要工作思路出现了全新的改变,从传统陈旧的水利管理中转变为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而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也变为了可持续发展,促使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以往的水利项目观念并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无法跟上新形势的发展步伐;由以往的工程经济迈向环境经济发展,该属于当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 

  2.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以政府组织为重点,运用层层分散的责任机制,按照不同的领域对水利工程实施均衡安排,造成了建设风格的统一性而毫无特点,因此,农田水利工程需充分遵照农民的想法,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还需实施“一事一议”的方法,把政府组织工程慢慢更换为行政组织,以农民为主、以政府为辅。 

  3.投入方式的转变。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以人力投入为主,如:农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资金投入则属于国家、地方政府的投资为主,自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慢慢消失之后,以往的投入形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新时期的水利投入由以往“社会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模式,转变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方式。针对社会经济实体、个体大户、企事业单位、社会的闲散资金进行广泛吸引,完成了普遍意义上推动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发展。 

  4.工程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从以往的数量规模型更改为质量效益型。(2)水利工程达到了“开发一处,辐射一方”的效果。(3)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为主,而现阶段则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主。 

  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于水利灌溉的设计原则,要进行综合,将我国水、田等各个方面的规划设计都要考虑在内。从而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最大化的进行有效的结合。 

  1.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实施不得影响到当地的整体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平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如地形、水资源分布以及农田分布特点等进行合理设计,在灌溉时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使蓄水、引水、排水相互结合,使当地水资源达到利用最大化。 

  2.水利灌溉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农田的用水需求,还要注意与农田的防洪、排涝以及工业、生活用水的有效结合,以使得农田对于干旱和洪涝都能具有有效的防护功能。 

  3.农田水力灌溉在进行灌溉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发展计划来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以此来确保水利灌溉能够充分的满足农田灌溉需要,最大限度的使得水力灌溉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指标还是经济性指标,都能够达到工程预先设计的要求。此外,还必须要针对水利灌溉本身进行裁弯处理,使得渠线能够呈现出较为平顺的状态。 

  4.对于我国农田的水利灌溉设计要以实际情况为主要的设计基础,重视实地考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水利灌溉设计中最为关键的设计原则。 

  5.出于对农耕田地的保护原则,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避免灌溉占用过多的田地,尤其是在一些中转地方或蓄水地方,更要注意合理规划,要使所设计的灌溉施工方案既满足技术要求又满足经济要求,还要符合当地农田生产规律。另外,灌溉的设计要尽可能的使曲线保持平顺,这有利于灌溉时水流的快速流动,提高输水效率。 

  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 

  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首先根据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速度,并主动避让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从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尺度上,区内禁止改变用途。通过土地整理逐渐减少区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 

  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 3 类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分类管理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行分类管理。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积极支持区域内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强调以建设促保护,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3.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要求 

  (1)需根据当地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小型灌区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依据大中型灌区以及当地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试分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进而确定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耕地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的素质潜力分析根据当地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素质以及发展潜力。 

  (3)可供灌溉水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分析以县为单位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从水资源角度论证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则需要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用情况等诸多因素,分析农业内部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分析规划改造区域可供水资源量。进一步证明改造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4)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预测通过上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5.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设计 

  灌溉规划与抗旱规划、农作物种植规划和乡镇道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人畜饮水需求,统筹兼顾,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合理、充分地扩大灌溉范围,保证灌溉用水单位水量,实现最大效益。灌溉设计规划符合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需求,突出抗旱、防洪等灾害重点区域的防治,选定最适合的灌溉设计方案。联合利用水库、沟渠、河流及深井开挖等方式,充分利用灌溉区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6.加强对节水设备、节水技术的制造研究 

  当前,我国农业节水设备的科技含量不足,节水效率不高,因此,我们仍有必要继续加大投入,研究节水设备,提高节水设备的节水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还要重点研究节水灌溉农具。针对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特点,还需结合区域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制造符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节水灌溉设备,例如对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可研究一种智能控制的节水灌溉系统,能自动分析空气湿度、温度和墒情,做到既能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又能节水灌溉。此外,政府部门也有必要加强财政投入在节水灌溉方面的倾斜,加强扶持力度,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综上所述,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时,要熟悉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并充分的结合,同时要制定一套完善和健全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通过各方面来综合的进行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成本,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率,这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生成、关于如何开展节水灌溉的几点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2) 

  [2] 吕玉宏,黄承林,陈秋华、浅析解决郓城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措施[J]、科技信息、2009(35) 

  [3] 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 

  [4] 张金鹏、浅述节水灌溉在宁夏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必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https://m.gc5.com/slgc/sllw/1035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