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勘查区内地层和断层含导水性的分析,认为区内主要含水层为永宁镇组、飞仙关组第三段、长兴组、龙潭组和茅口组;认为6煤层开采时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为龙潭组裂隙水,间接充水水源为长兴组岩溶水、飞仙关组第三段裂隙水,为以顶板间接进水的岩溶充水矿床,7号、16号煤层为以顶板直接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充水含水层;充水因素,总基勘查区
中图分类号:P641.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总基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部,南北向长8.81 km,东西向宽7.81 km;面积为26.67km2。勘查区位于太极向斜南端转折部分,为向斜构造。轴向北北东向。在南东翼地层倾角为32~72°,一般为65°,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向。西翼地层倾角为23~40°,一般为35°,走向为南北向。区内发现断距大于30 m的断层有5条,其中F1为逆断层,F703、F2为正断层,F3、F4为平移断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属以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沉积(2),厚123.85—144.02m,平均135.18m,含煤16~28层,一般22层,煤层总厚7.46m—26.05m,平均厚度为14.02m,含煤系数10.37% 。可采煤层有三层,编号为6、7、16。
2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中山剥蚀地貌,总体特征为一向斜洼地。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中北部较低,东西部及南部较高。区内分水岭明显,位于东翼呈NE—SW向发育。分水岭两翼发育大小冲沟数十条,其发育方向呈SE—NW向,呈羽状分布,各冲沟呈树支状展布,横向上多呈“V” 字型。永宁镇一段主要形成峰丛山地,飞仙关地层形成陡岩或陡坎,含煤地层呈反向坡地貌。山体走向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勘查区位于太极向斜南扬起端,为向斜构造,从南向北呈下伏趋势,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储存。最高点位于向斜西翼黄场大坡山顶,海拔1890.10m,最低点位于北东角矿界附近河床,海拔1217.00m,相对高差673.1m,一般海拔在1400~1600m之间。
3地表水
勘查区内地表水有赤水河上游-保合河支流层台河与东部小河,自南西向北东迳流,属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河流流量受季节控制,雨季流量较大,旱季明显变小。2009年12月30日在朱家大山测得东部小河流量484l/s。
4断层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地表出露的断层在除F1地质钻探中均未揭露。在F1、F2断层带附近有少量泉水出露,流0.05-1.50l/s。701号钻孔揭露F1断层,无漏失现象,因此其含导水性不强。F3、F4附近无泉点出露。此外钻孔内发现三条小断层,这些断层切割P2m、P3l,无漏失现象,对附近煤层有一定影响。
5含、隔水层
5.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溶含水层
在勘查区东西部均有大片出露,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灰岩及少量硅质灰岩、白云岩组成。调查发现泉水点3个,落水洞点1个。位于东部的地下暗河出水洞出露标高1275m,流量195-1312l/s,平均516l/s。富水性强。钻孔揭露该层5次,揭露10m左右,无漏失现象。
5.2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
该地层分布广,出露在东、西两翼,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含煤沉积岩层,厚约130m,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杂色等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夹灰岩、硅质灰岩及煤层组成。调查发现泉水点5个,流量0.01—1.50 l/s。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正常。本组地层中裂隙发育,富水性弱,属弱含水层。
5.3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地层厚度35—53m,由深灰色、灰色硅质灰岩、燧石灰岩夹泥质灰岩组成。钻探中有4个孔在该地层发生漏水现象,岩性为石灰岩,消耗量3.60-4.20m3/h。本组地层裂隙较发育,属中等含水层。
5.4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相对隔水层
区内分布广泛,厚30—78m,为浅灰色、浅灰绿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类,夹砂质泥岩、粉砂岩。底部有0.15m左右的浅灰、灰绿色薄层蒙脱石粘土岩。钻探中无钻孔在该地层发生涌漏水现象。本组地层中裂隙发育,富水性弱,属相对隔水层。
5.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岩溶裂隙含水层
厚48—107m,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上部夹鲕粒灰岩。调查发现泉水点3个,流量0.01-0.80l/s。钻探中1个钻孔在该层发生涌水,涌水量2.17l/s,水位标高1403.62m。本组地层溶蚀裂隙较发育,含岩溶水,属中等含水层。大部分矿体位于1400m标高之下,该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5.6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厚321—434m,紫红色、紫褐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类及粉砂岩类为主,夹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或灰岩。调查泉水点11个,流量0.01——1.50l/s。钻探中4个钻孔在该层发生涌水现象,流量0.02-1.24l/s,水位标高1272.1-1425.67m。岩性为粉砂岩。本组地层中裂隙发育,含裂隙水,属中等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K+Na
6号煤层出露标高东部1300-1565m,平均1400m,西部1600-1675m,平均标高约为1650m,大部矿体位于水位之下,水压较高。
5.7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一段(T1yn1)岩溶溶洞含水层
分布于勘查区中北部(太极场向斜核部北段),厚度>30m,下部为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中部为灰色薄层状夹中层状、含泥灰岩夹灰岩。调查发现泉水点3个,流量0.01——0.25l/s;调查岩溶点12个。本次钻探中1个孔在该层位底部发生涌水现象,流量0.09l/s。该地层溶蚀裂隙发育,富含溶隙水,属强含水层。
5.8 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二段(T1yn2)相对隔水层
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太吉向斜核部北段),底为灰色泥岩,下部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砂泥岩,中部以薄至中层状灰岩为主,上部以灰色白云岩为主,顶部为角砾状白云岩。调查发现泉水点2个,流量0. 11l/s,为岩溶水;调查岩溶点3个。该层中裂隙较发育,含少量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5.9 第四系(Q)松散孔隙含水层
分布广泛,大部分组织松散,未胶结,透水性较好,以坡积、残积、冲积、洪积物为主,厚0—33 m,区内在该层中未发现泉水点,为弱含水层。
6 矿井充水水源
6.1大气降水
勘查区地形地貌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因而大气降水补给是地表水及各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未来矿井充水的间接因素,其充水强度与季节、降水量关系密切。
6.2地表水
勘查区内地表水不系不发育,地表水体规模较小,受降水影响较大,因此为定期间断补给,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随季节变化。枯季水量较小,对开采影响有限,但是雨季沟水流量较大,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因地表水受大气降水严格控制,枯季水量小,雨季水量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雨季对浅部开采有一定影响。
6.3老窑积水
本区东部及西部煤层出露,浅部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老窑,多有积水,开采后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矿井,故应进一步查清其分布及积水情况,以免造成矿井突水。
6.4地下水
煤层位于龙潭组地层中,裂隙较发育,是一个含水层和隔水层互交的含水岩组,属弱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6号煤至长兴组中等含水层平均距离27m,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将连通该含水层,成为未来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距16号煤30m,采煤产生的底板破坏裂隙可能使煤层与之连通,成为直接充水含水层。
7 矿井充水通道
7.1采动裂隙
采煤产生的采动裂隙是主要的充水通道,它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下伏茅口组含水层。
7.2、封闭不良的钻孔
勘查中所有钻孔均未做启封检验,质量不明,如果有封闭不良的钻孔(2),可能成为沟通上部或下部含水层的导水钻孔。
7.3 断层
勘查区断层发育较多,部分切割含煤地层,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8 结论
①勘查区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自然斜坡对降水渗漏较为有利,大部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龙潭组的裂隙水为今后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6煤层与长兴组含水层相距约27m,开采裂隙将导致煤层与含水层直接连通,成为6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中下部16号煤层,距下部茅口组灰岩含水层30m,初步认为开采后底板破坏带不会连通含水层。
②勘查区构造作用强烈,褶曲和断层较发育。太极向斜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层间裂隙有利于岩溶的发育和地下水的汇集与运移,形成蓄水构造。飞仙关组三段多孔出现涌水现象,其含水性中等,地下水静水压力大,对未来采煤、建巷有较大影响。
③6煤层为以顶板间接进水的岩溶充水矿床,7、16煤层为以顶板直接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参考文献:
1 刘从义,李萍等,贵州省毕节市总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R).贵阳:贵州省煤田地质局,2011
2 刘开云,白布井田充水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