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积严重会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必须进行河道清淤疏浚,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怎样合理组织设计清淤施工呢?
一、施工准备
(一)疏浚工程施工条件的调查情况
在进行疏浚工程的施工前,必须对疏浚工程区的施工条件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船舶组装、停靠、避风、度汛和维修等条件良好。
2.施工作业区内无过河电力及通信线路和水底电缆管道、桥涵、闸坝、水下障碍物、水生植物、污染物、爆炸物等。
3.陆上排泥场、水下卸泥区,以及取土的设置条件较好。
4.陆上排泥场泄水通道泄水由于经过沉淀后排到双饶河里对附近水域或设施不产生的冲淤及污染影响。
(二)疏浚工程区的场地布置
根据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排泥场位位置,同时施工前需要对围堰内四周挖设深沟,以便于淤泥经深沟沉淀后清水从围堰体内事先埋设的管道排出。
二、工程施工布置
1.施工测量
开挖前,对原地形进行联合复测。从而了解清淤区域土方实际分部情况,为以后的施工提供技术资料,保证其施工质量。
并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地放样,放样测站点高程精度不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放样点的误差不应超过以下值:
(1)疏浚开挖边线:水下±1.0m,岸边±0.5m。
(2)挖槽中心线:±1.0m。
2.施工标志设立
开挖前应在河道设计中心线、开口线等设立清晰的标志牌,包括标杆、浮标或灯标等,平直河段每隔50m设一组横向标志,施工标志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1)各组标志应从不同形状的标牌相间设置。同组标志上应安装颜色相同的单面发光灯,相邻组标志的灯光,应以不同的颜色区别;
(2)在挖泥区通往卸泥区、避风锚地的航道上应设置临时性航标,航行条件差的水道狭窄处,应在转向区增设转向标志;在船舶避风水域内应设置泊位标,并在岸上埋设带缆桩或水上系缆浮筒,以利船舶紧急停泊。
3.观测水尺设立
施工作业区沿着疏浚河段设立便于观测的水尺。水尺零点宜与挖槽设计底高程一致。水尺满足五等水准精度要求。
4.排泥场围堰
(1)经现场考察,排泥场围堰已经修筑完毕,待实际联合复测完毕后看实际清淤土方工程量而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加高培厚。
(2)围堰降排水方案
在围堰的内侧开挖截水沟,排水沟相互连通,并通过在围堰内埋设管道与河道相连,保证渗水和雨水通过排水沟排入河道,防止影响周围环境,并随时做好截水沟的清淤工作,使排水通畅。
5.排泥管架设
在绞吸式挖泥船尾后布设浮管,敷设线路近似流线型弯曲,避免死弯。并留有足够的富裕长度,随挖泥船疏浚施工进度,接长或拆卸浮管。
(1)浮管结构形式
浮管单根长6m,直径φ650mm的钢管穿设两只桔红色浮筒,钢管间用橡胶软管连接。挖泥船与浮管、浮管与岸管之间均用橡胶软管柔性连接。接头处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准漏水漏泥。
(2)敷设方法
水上浮管敷设时,主要采用抛锚艇在施工区域的水上进行接装,因浮管在承受风浪和疏浚施工时的冲击力等因素影响,输泥管间全部采用法兰对接形式,同时要严格控制浮管摆幅并保持线路顺畅。
6.绞吸式挖泥船疏通施工
绞吸式挖泥船:当流速小于0.5m/s时,采用顺流开挖,当流速不小于0.5m/s时,采用逆流开挖;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施工泥层厚度在挖泥船施工范围之内,只需分条进行施工即可。
(1)分条施工
挖泥船正常挖宽约为35~45m,施工中采取分条开挖实施方法,分条方向平行于设计开挖进水口中心线,分条宽度控制在30~40m,以避免条与条之间由于重叠挖宽不足,产生漏挖现象。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拟定条与条之间重叠开挖宽度不少于5m。
(2)施工工艺流程
1)挖泥船定位:绞吸式挖泥船在疏通施工区定位后,定位左右横移钢缆固定挖泥船,松放挖泥船船前斗桥绞车钢缆,绞刀头慢速下放入水,待斗桥绞车显示仪表及绞刀压力表(静压力)均有明感幅变,即经验性指明斗桥头部的绞刀头已轻触河底淤泥,再按照开挖厚度及深度数据,通过深度监控仪表操作,对绞刀放设深度进行精确复位,并调整绞刀头的开挖倾角。
2)绞刀开挖:即开始启动绞刀液压马达,绞刀低速旋转,切削挖掘淤泥。
3)船体短线爬行、扇形横挖、直行前进:挖泥船在施工生产时,定位桩台车系统的定位桩打设在河底泥层中,实现对船体中心定位,并通过定位桩台车的液压轴臂的伸缩,实现船体在船尾滑道内相对定位桩的位移,使船体在反作用力下短线爬行,每次爬行距离(进尺幅度)1.0~1.5m,台车行程3.5m。当定位桩台车行程已满,利用辅定位桩下落稳定船位,主定位桩提升,台车回复原位,主桩下落,辅桩提升,如此循环,实现船体的直线前行。
4)泥浆输送及排弃:通过挖泥船上离心泵的作用吸取绞刀切削挖掘的淤泥,并提升、加压,泥泵通过排泥管线全封闭输送,将泥浆弃入排泥场。
河道具有多项功能性,当前河道整治工作各地都非常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充分保证河道自然环境的基础,在不破坏及不破坏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对河道清淤的治理,从而有效提高河道的防洪、通航及生态功能,使河道得以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1990); [2]《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
[3]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工程清淤施工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