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土地平整工程: 由于地形地势差别较大,整理规划不对田块大小统一要求,而是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设计,对现有坡地实施坡改梯田技术,坡改梯设计中,按“等高不等宽,直埂为主,弯埂为辅,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梯田,通过土地平整工程,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要求。 由于已有梯田台面比较平整,因此对于已有的梯田只进行田坎的修整,不进行梯田内部的土地平整工程。 新修梯田两相邻田面高差为1.5m,原有梯田相邻梯田的田面高差以原有高差为准。 新修梯田面宽度一般为3~8m,长度依地形和道路的分隔而定。 由于项目区内原有荒草地有30cm左右厚度不等的表土层,因此未对荒草地进行客土,而是通过表土剥离,满足耕地的需要,一方面节省了投资,另一方面符合当地实际施工条件。 坡改梯就是平整坡地为水平梯田,田埂应随弯就直,横向整平,不起波浪,基底呈逆坡,外高内低,对现有<250坡地以1.5m高的石埂整理为梯田,石埂外坡坡度取750,内坡均取900,顶宽0.4m,块石之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石坎埋入地下部分作为基础,以防止耕作掏挖造成石坎坍塌,基础埋深选定为0.5m,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 对于已有梯田,需要整修的原有梯田坎10%,设计断面以原有高差为准,为了计算方便,以项目区需整修田坎平均 高度1.5m为准进行计算,断面设计与坡改梯田坎断面一致。 2、灌排工程(蓄水池、水窖): 依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考虑到集流效率,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规划灌溉保证率为60% 。 规划项目区利用整理前后的混凝土水泥路面进行蓄水,依据非充分灌溉原理进行补充灌溉,经计算规划中集水窖按照间距约43m进行布设,共规划修建275座水窖,单座水窖的蓄水容积为50 m3,规划对8号片区进行集雨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分多级提灌至项目区中部和上部,并在中部和上部分别修蓄水池,详见8号片区规划图。 由于项目区土层较薄,因而项目区管道采用地面架设的方式,部分地面采用地埋的方式,这对于管道的耐锈蚀和外刚度要求较高,因此本次规划选取镀锌钢管提水结合软管自流灌溉方式。 考虑项目区资源不丰富,可以通过路边沟进行排水,不另外进行排水设施的设置。 提灌站: 提灌站的建设主要为是保证对8号片区进行提水灌溉,提灌站为砖混结构,其具体结构及材料详见单体工程设计图。 蓄水池: 蓄水池的尺寸为4m×4m×3m,池壁边坡系数为1:0.20,总高为3.5m,高出地面1.5m,蓄水池铺土工膜防渗,在土工膜上修建浆砌石保护层,其具体结构及材料详见单体设计图。 水窖: 为了充分利用道路进行集雨蓄水,在道路一侧修建水窖,水窖的占地尺寸为13.6m×2.6m×2.5m,其具体结构及材料详见单体工程设计图。 ①沉砂池: 沉砂池为2.4m×1.5m×1.4m的矩形混凝土水池,内壁为水泥抹面,其具体尺寸见单体图。 (4)护坡: 由于8号片区内部的废坑与坑边高差为8-10m,冲沟沟底与沟边高差为4-5m,为了保证坑壁与沟壁扔稳定性,对坑与沟边坡进行浆砌石护砌,考虑到当地冻土深度为0.85m,所以设计挡墙基础深1m。其具体结构及材料详见单体工程设计图。 3、电力工程: (1)变压器的选型: 项目区配套电气工程主要为8号片区提水泵站设施服务,内容包括变压器设计及输电线设计。 目前,8号片区内有电力线路通过,提水泵站电力线可就近引入,经变压器降压为低压线路进入原泵房供电,因此电力工程设计主要在变压器型号选择上。根据《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规定,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超过400m,结合规划提水泵站的位置,8-1号片区设计两个变压器,其中1号泵设计一台变压器;2号、3号泵站共用1台变压器。8-2号片区设计1台变压器,4号、5号泵站共用1台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