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泵站闸门
  3. 内容

某水闸改建设计图纸及报告

  • 资料大小:92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03-15 11:22
  • 发布作者:铜钱猫~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某水闸改建设计图纸及报告
介绍: 一、概述 某某位于某某市境内,西起某某城区小东门,经藕渠、某某、支塘、徐市、何市、东张等乡镇(办事处),于姚家滩注入长江,全长41.3km,是阳澄区一条重要的引排通江水道,流域面积约582km2。 现有的某某闸位于某某市东张镇某某河道内,建于1936年,是兼水利、航运、交通及水产的综合性枢纽工程,有200万亩农田因此受益。该闸为5孔中型节制闸,每孔净宽7.46m,总净宽37.3m。 二、工程改建缘由 该闸建于民国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时间的变迁,经过65年的运行,工程老化严重,长期带病运行。 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2001年4月,苏州市水泥农机局组织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专家对该闸进行了安全鉴定,一致认为该闸由于设计标准低、不等沉陷等原因已引起防渗破坏,存在严重安全问题,且5孔闸门有3孔不能正常启闭,影响闸的功能,加固很难达到目的,按水利部《水闸安全鉴定规定》,应属四类闸,须报废重建。 四、工程任务和规模 ㈠、工程任务 某某闸作为长江防洪工程的配套建筑物,其工程任务是以防洪挡潮、治涝为主,兼顾引潮灌溉、航运、交通,减轻流域范围的洪涝灾害,为该地区47.5万人民、55.8万亩耕地提供安全保障。 ㈡、工程规模 1、总净孔 根据排涝标准二十年一遇最大三日暴雨、雨后一天排出,推算的最大排涝流量为452m3/s。 采用宽顶堰淹没出流公式可求得闸孔净宽B=44m。 2、孔数的确定 考虑工程总体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工程前后的衔接,同时兼顾目前通航的要求,推荐方案为:设5孔,其中:节制闸2孔,每孔净宽8m,分别布置在两侧;通航孔3孔,1孔净宽12m,2孔净宽8m,布置在中间。 五、工程设计 ㈠、闸址选择 因老某某闸造型美观、宏伟且有古老的历史,地方政府要求保留该闸;老闸距长江口偏远,因此新建闸位应适当外移,并对老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拓宽疏浚。经过方案比较,新开河道从盛家滩至龙王庙,新闸址选在新开河道与北新村老海塘交汇处。 ㈡、闸址工程地质 场地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示的土层均为第四系全新世冲积层,根据其成因,土质性状、力学强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6层,现分述如下: 1层:褐黄色重,中粉质壤土,表层杂有草根,局部地区夹粉质粘土薄层,软塑~流塑状态,揭示厚度2.3~3.6m,场地区普遍分布。 2层:灰色重粉质砂壤土,轻粉质壤土,偶夹中、重粉质壤土极薄层,饱和,稍密状态。闸址部位该层普遍存在,揭示厚度1.2~4.4m。 2’层:灰色轻粉质壤土,夹中、重粉质壤土薄层,含云母片。该层以透镜体存在,饱和,松软(软塑~流塑)状态,揭示厚度1.4~2.7m。 3层:灰色轻、重砂壤土局部极细砂,稍密~松散状态,中压缩性,夹中、重粉质壤土薄层,单层厚0.5~1.0cm,闸址部位该层普遍存在,河道沿线东北部位缺失该层,揭示厚度2.5~6.0m。 3’层:灰色淤泥层中、轻粉质壤土,流塑状态,局部夹极细砂薄层,局部地区该层以透镜体存在于3层中,揭示厚度大于0.8m。 41层:灰色淤泥粉质粘土,偶夹砂壤土极薄层,流塑状态,高压缩性。揭示厚度4.7~8.2m,场地区普遍存在,河道沿线未全部揭穿该层。 41’层:灰色极细砂和粉质粘土互层,该层仅以透镜体状态存在于4层底部。 42层:灰色淤泥质粉制粘土、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薄层,单层厚0.3~0.5cm,局部互层,流塑状态,高压缩性。该层场地区普遍存在,揭示厚度17.7~29.0m,在闸址下游翼墙部位偏厚。河道沿线未全部揭深至该层。 42’层:灰色极细砂和粉质粘土互层,单层厚0.3~0.5cm,该层以透镜体状存在42中。 5层:灰色重砂壤土,局部以极细砂为主,夹中、重粉质壤土薄层,局部互层。中密状态,中近低压缩性。场地区普遍分布,未揭穿,揭示厚度大于1.95m。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水闸改建设计图纸及报告
https://m.gc5.com/slgc/tuzhi/bengzhan/1044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