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论文
  3. 内容

景观设计中的城市原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直接性与“建设性”的破坏。在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对于原生态环境,应以保护、利用和改善为原则。使之长久性地利于人、利于自然。 

  关键词:景观设计:原生态环境:保护 

  1、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商业化的操作、形象工程的建设、盲目地追求档次:城市整体规划、管理理念的滞后:在项目开发中开发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景观设计者缺乏对原生态的认识和理论作指导,忽略了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种种因素使原本生态和谐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人造环境。原生态的绿地、树木被侵吞砍伐:河道被理直硬化;水体、大气及噪声等污染日益加剧;资源的枯竭、物种的灭绝,我们的城市逐步退化至物理意义上的城市。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行动领域都要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存环境,以原生态环境为背景框架,充分将其保护、利用和改善的生态城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原生态环境理念 

  原生态环境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是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生存延续的生态环境群落。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了:完全原生态,没有人迹的第一自然;有稀少人迹的第二自然;并且还包括了蕴含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环境,即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而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也是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最多的两种生态环境。 

  3、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原生态处理的不足 

  在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在设计或规划中忽略了原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与重要性:在设计中不注重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倾注于景观的再造,造成高成本的投入与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中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使生物栖息地逐渐消失,导致生态的不平衡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破坏,致使我们的城市失去了本土特色。 

  4、景观设计过程中原生态保护的措施 

  原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中的背景与骨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强化原生态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城市的功能性、艺术性与生态性是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须充分考虑的重要环节,盲目地追求其中任何一因素,而忽略了其它两项,设计就会存在缺陷。在现实生活中因过于强调功能主义,而缺乏艺术感,与文化、自然隔绝,甚至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将城市的功能退化至物理意义层面上,最终会因为没有生命力而被淘汰;因过于强调“生态化”、“自然化”,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与艺术价值,最终会因为不利于使用而无人问津;因过于追求艺术性,使景观沦为了城市中的摆设,完全失去了景观的意义,这些都将被人们所审视和批判。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破坏生态而“成全”功能的项目层出不穷,我们为了扩大城市面积而吞占耕地:为了“景观”,而将原有的山地推平、水域填土;为了便捷与利益而砍伐树木,破坏原有的植被体系:为了城市的美化运动而对老城区与建筑一律推倒重建:为了只注重城市自身的生态性与经济性,不惜将污染转嫁于城郊或农村。我们将功能性与生态性相互对立、排斥,清晨我们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也看不到小溪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小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从我们的视野、生活中慢慢消失了。而后。我们挖空心思去寻找自然、接近自然,其实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在我们的身边。功能性与生态性并非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二者可以通过人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4.2 强调景观环境与周边原生态环境的整体生态系统关系 

  任何一种环境景观都是一个系统,中国的风水学中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而在景观设计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条件依势而造,创造最适宜的景观,还要充分考虑、推敲环境景观与周边原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形成整体的生态景观环境系统。经过仔细推敲的设计,将因为它的合理性、整体性、生态性而获得成功,并对人们的合理精神需求及长期经济效益做出最恰当的诠释。 

  在进行山体项目开发时,对原有的山体进行充分的推敲,最大程度地保持山体山貌,最低限度地砍伐树木。在降雨过程中,树林对山体形成了保护层,减少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从而对于地下水的涵养,以及对于周边的水系和水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灾的爆发率。 

  “广州大一山庄”项目,原地形中有连绵起伏的小山、大片面积姿态优美的榕树、凤凰木等原生态树种及一波光粼粼的水库,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凤凰山脉,与白云山脉并称为广州的“绿肺”。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的布局,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随形就势,错落分布在山体之上和水系之间,形成协调而有韵律的群体空间・建筑不拘泥于表现形式,与自然环境、内部景观、建筑之间及整体环境和谐共生。景观设计中,结合项目场地的山形水势,在群山之间规划出一条瀑布,瀑布之水贯穿整个园区,使水体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设法将场地内的榕树、凤凰木等原生态树种保护起来,融合白云山的原自然生态环境体系,集合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韵味,真正体现了大一山庄“房流于林影,人行于画中”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设计中在保护、利用与改善项目中的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与外部的原生态环境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4.3 强调景观环境内部各元素与原生态环境的共存关系 

  建筑、植物、山水、天时等这些元素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建筑与植物:城市中高层建筑对植物的影响很大,建筑与建筑间可减少日照的时间、可形成寒风带。冬季,一些植物会因为光照严重不足,寒冷时间过长,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水与植物: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60~80%的水,而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城市中的土壤含有较多废弃物,密实度高;路面的封闭,大多雨水都流入了下水道;深入地下的建筑等因素都影响或阻碍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严重破坏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反之。如果植物长势良好,它们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遮荫蔽晒、降低噪音、防风防灾并能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这对改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瞩目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但它有别于用钢筋混凝土包裹起来没有生命力的城市。新加坡人深深地认识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的空间越来越少,“以人为本”并非无限制地向自然

索取,而是最终要走向“天人合一”。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海岸线营造舒适的休闲环境;注重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采用绿色廊道相连;利用大量的植物与水体创造了凉爽的生态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 

  4.4 强调景观环境中生命体系与原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 

  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年,平均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比之前的任何一次生物灭绝都来势突然、凶猛,这次灭绝时间短、规模大。此次物种大规模的灭绝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后果。在任何一个区域,都有着特定的生命维持这特定生物圈内的平衡,人为的增加或减少某些物种、物质,势必会影响原生态环境,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 

  秦皇岛汤河公园项目引起了我们以单一防洪为目的对自然河道渠化和硬化的反思。公园中一条由玻璃钢构成,曲折蜿蜒,绵延500多米的红色飘带点亮了幽暗的河谷林地。它整合了科普展示、动植物栖息地、娱乐休憩、标识指示、灯光照明等多种功能。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绿地及河流廊道的保留、利用与改善,而非将其理直硬化,以最少的人工干预、最少的工程投入,保护场地内的生命、植被群落,营造出人与其它生命体系和谐共生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4.5 强调人类与原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人类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历史与文化丰富多彩,是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精神支柱。西湖之所以美,不仅美在景色,还美在西湖边上的传说、文化与精神。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不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顾本土特色,只为追求形式美与艺术感,以高额投入建造的“宏伟工程”,那将经不住时间与社会的考验。 

  当我们在捍卫、传承久远的历史与文化的同时,最平凡的、最朴实的、最亲近的日常文化也应该珍视,这是我们的责任。以广东省中山市的岐江公园为例,它是一个以反映工业时代文化特色为主题,是闹市中一片宁静的绿地,展示劳动者的经验与故事的亲水性生态公园。在貌似叛逆的形式下,阐释了设计师们对自我、对自然、对文化的理解。该项目并不完美,评价各有纷争。但它通过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留、利用与改善;对场地环境的分析与设计;对中山人民需求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生命力强、养护成本低的野草与乡土植物的运用。让生活在此的市民感受到了舒适、乐趣,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找回了记忆。让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感受了那些文化。 

  5、结语 

  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营造,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责任,这是一项全民运动,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在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对于原生态环境,应以保护、利用和改善为原则,使之长久性地利于人、利于自然。我们应坚持以最小的干预,最少的投入来营造循环、稳定、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才是人类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景观设计的一种境界。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景观设计中的城市原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https://m.gc5.com/ylgc/ghsj/1034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