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论文
  3. 内容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浅议

 摘 要: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在城市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的概述,澄清了城市滨水绿地的现状和特点,重点对于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进行阐述,从生态规划的由来、模式入手,继而重点阐述了其原则。并在第三部分突出了生态规划的绿色设计理念,最后描绘了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愿景。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 生态规划 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b)-0125-02 

  水是人类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尤其是经历了20世纪经济技术发展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恶果后,人类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能够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注重城市外部空间的开发,于是,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在城市开发中受到重视。   

  1 城市滨水绿地概述 

  城市滨水区(Urban waterfronts space)是指城市范围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滨水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用地区域内,与水域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其有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亲水性和快适性。 

  我国的滨水区的发展是在地价上升时期,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经济衰退。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善和改进滨水区的环境,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城市居民争取更多的生活空间。 

  1.1 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现状 

  国内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背山面水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区进行规划整治,使滨水区绿地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开发了旅游资源,把滨水区建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同时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2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的特点 

  (1)标志性建筑依水而建,带动了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 

  (2)滨水绿地自然景观与河流的自然过程协调发展。 

  (3)滨水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4)滨水区景观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各具特色。 

  (5)为市民提供多种功能的滨水开放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滨水景观的要求。   

  2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 

  2.1 生态规划的引入 

  生态规划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自然保护主义形成时期。20世纪60年代景观生态学的出现,使生态规划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引入了3个基本的景观要素,即斑块(patch),廊道(conidor)和基质(matrix)用来描述景观的空间格局。从而形成了景观生态学中重要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景观规划还是景观生态学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者的日益融合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导致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出现。 

  进入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景观规划与设计逐步走向系统化和实用化。景观生态规划发展成为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社会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及原理经营、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护景观的结构、功能和过程,又要满足持续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生态规划途径。 

  2.2 城市滨水生态规划模式 

  2.2.1 景观规划学 

  1969年,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麦克哈格建立了一个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生态规划模式――遵循自然的设计模式。其核心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性,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从而使自然的利用与开发及人类其他活动与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 

  2.2.2 景观生态学 

  1995年,福尔曼提出了一个基于生态原则的景观规划途径――景观利用格局优化方法。其核心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原则与不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相结合,以发现景观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生态学途径。福尔曼的格局优化方法,为把景观生态学理论落实到规划所要求的空间布局中,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理论依据。 

  2.2.3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它特别强调对空间概念的设计以及多种规划策略的采取――保护性的、防御性的、进攻性的或机会主义的。 

  2.3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含义和目标 

  城市滨水绿地整治的生态规划就是在规划中运用城市生态学原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城市滨水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对象,在规划中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既要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水自然生态发展空间,防止城市滨水生境的丧失和片段化,保护城市滨水生物多样性,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又要根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布置满足不同需求的市民活动空间及设施,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水开放空间。 

  2.4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规划原则 

  2.4.1 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即必须保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步发展,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对绿化环境的生理、心理的需求,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2.4.2 自然生态原则 

  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应恢复水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和维护城市生态品质的自然生态发展空间,以恢复城市滨水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2.4.3 亲水原则 

  人有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够提高身心的舒适度。作为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绝佳去处的滨水绿地,亲水设计成为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2.4.4 超大空间尺度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以建筑体现园林,以园林烘托建筑,因而决定了设计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佳品,以达到“人在画中以作画”的效果。 

  2.4.5 立体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涵养了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注重植物的分层,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方法则运用上下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的创造。 

  2.4.6 文脉延续原则 

  自然景观整治与人文景观保护相结合,是城市滨水绿地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滨水绿地文化内涵的重要原则,特别是对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名城,要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2.4.7 观赏性与功能性并举的原则,既要美化环境,又要考虑其可利用性。    

  3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绿化设计 

  植物是恢复和完善滨水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手段,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模仿自然,滨水植被的生态群落结构特征,采用自然化设计。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基础和城市多样化景观的前提,也是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构成生态廊道的重要前提。 

  3.1 绿化设计的原则 

  3.1.1 增加绿量,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 

  为增加东昌湖绿地的生态功能,植物配置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要通过乔、灌木和藤本的复合结构;选择光合效率高的植物,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 

  3.1.2 物种多样性,保障绿地自然过程的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以快于自然演替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复合潜在植被特征的绿地。 

  3.1.3 适地适树,保持绿地景观的相对稳定性和季相变化 

  滨河绿地应四季有景,活泼明快,注重观赏季节的连续性和不同季节的色调变化,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3.1.4 植物造景,创造滨水区景观的独特魅力 

  不同的植物品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植物群落,通过树木的疏密与色泽的变化,高低搭配,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进而丰富了空间的韵律节奏。 

  3.2 配置方面 

  大部分采用自然式栽植,力求接近自然,充分展示植物的季相景观。种植观花、观叶、观果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常绿与落叶阔叶植物相结合,在特色景区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栽植樱花、碧桃、榆叶梅、迎春等春季开花的植物,营造春花烂漫的春季景观的同时,间植冬季观赏树种,如雪松、红瑞木共同形成冬春季相景观。堤岸绿化主要以垂柳为主,乔木与灌木合理搭配,以夏季景观为主,营造夏树成荫的湖滨景色。沿湖地带种植水生植物,上一层种植亲水植物。枫林唱晚景观区栽植黄栌、火炬、五角枫等秋色叶树,形成丛林尽染的秋季景观。自然坡体则选用层次的绿化树种,以求达到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以雪松等常绿树为基调树种,营造松柏叠翠的冬季骨架景观,同时为营造一个更好的景观效果,在景区各地段,均栽植有大量的宿根、一二年生花卉,(或片植、或散植、花境、花坛)增添了景观植物的多样性。 

  具体植物如下。 

  (1)常绿乔木:雪松、白皮松、大叶女贞、蜀桧、龙柏。 

  (2)落叶乔木:垂柳、五角枫、合欢、银杏、柿树、法桐、香花槐、山楂、国槐、苦楝、臭椿、白蜡、榉树、淡竹。 

  (3)常绿灌木:黄杨、扶芳藤。 

  (4)落叶灌木:金银木、迎春、海棠、锦带花、碧桃、日本绣线菊、月季、丁香、花石榴、樱花、珍珠梅、紫薇、木槿、红瑞木、紫叶李、紫荆、黄刺玫、绣线菊、蔷薇。 

  (5)地被:高羊茅、常春蔓、扶芳藤。 

  (6)花卉:福禄考。 

  4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愿景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的建设设计包括市民公共活动空间、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滨水区的经济开发和运营等诸多问题。 

  综合国内外城市滨水绿地的建设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1)以绿地的范围和管理方式看,趋于开敞化,具有开放性。 

  (2)以绿地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看,趋于多样化,具有包容性。 

  (3)以绿地的效益看,趋于综合化,具有高效性及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审美及游憩效益。 

  (4)以绿地规划设计布局造景看,趋于个性化,具有地方性。 

  总之,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的建设,应遵循自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合理的目标,采取科学可行的手段,这样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环境。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浅议
https://m.gc5.com/ylgc/ghsj/1035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