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主干道在大兴镇一带,起讫桩号为K19+160~K23+171.203,全长4.011公里。 一、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K19+160-K23+171.203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流留寨至大兴镇。本合同段地势起伏不平,路线由南向北展开, 地面标高为697m-744m。 二、地质和水文 1、地层岩性 沿线地层比较简单,仅有海相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与陆相第四系坡残积。 (1)、第四系 残坡积(Q4el+dl):分布广泛,约占线路的3/4,为全新世堆积物。以褐黄色及褐红色红粘土为主,可塑至硬塑,局部含少量碎石,液限50-83%,厚0-11m。基岩分布区红粘土较薄,一般小于2m;河谷与缓坡较厚,多在4m以上。山坡地带的红粘土,以表层最硬,以硬塑为主,一部分往下有变软趋势而成为可塑。 (2)、寒武系 本区仅有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仅出露中上部。中部为浅灰色间有少量灰色中厚层夹厚层白云岩,或为薄层夹中厚层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夹少量灰色白云岩。细粒结晶,部分隐晶,局部见鲕粒结构,普遍有白云石细脉及团块,局部含硅质团块。岩石易碎裂,钻探岩心采取率不高。 娄山关群白云岩厚度较大,逾1000m,本区因断层切割出露不全。 2、地质构造 本区区域性地质构造为扬子准地台东部边缘,靠近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区。二级构造为黔北台隆,小区构造为北东向铜仁断裂向斜。本路段居铜仁向斜东北翼,地层总体向北西倾斜,倾角多在10-25°之间。小褶曲较多,断层较多,节理发育。 本路段地下水仅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与基岩溶蚀裂隙水两类。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本区第四系土层以红粘土分布最广,此类土近地表部分比较松散,孔隙较多,在其分布较厚地带雨季和暴雨后可形成短时性和季节性泉水,但水量甚小。土层较薄地段,所接收的降水均向下渗入基岩成为基岩溶蚀裂隙水的补给源。 (2)基岩溶蚀裂隙水 本区基岩比较单一,全为可溶性白云岩,节理发育,一部分节理溶蚀后成为导水与含水裂隙,因而区内岩溶裂隙水分布较广。本路段未见溶蚀裂隙水集中排泄带,仅有分散性泉水,水量较小,线路及附近有泉点4个,泉质类型均为重碳酸钙镁型。 三、工程特点 1、工序复杂,对所需设备的投入和组织要求较高。 2、山区爆破后坡度需满足道路施工要求较高,对工期控制不利。 3、爆破时要确保原有便道畅通,确保爆破目标周围的设备、人员、民宅、变电站、学校的安全,施工难度大。 第四章 爆破施工总体方案 一、总体方案 1、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先对开挖山体表皮植被进行清除,然后挖出土方。 2、山体开挖总体上采取浅孔松动爆破为主的台阶爆破取渣方法,同时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状况,辅以浅孔光面爆破的方法;对大粒径石块采取二次炮解和机械法解小,对边坡采用预裂爆破的方法和机械法进行处理。 3、创造多个作业面,尽量缩短设备展开时间。实现多工作面立体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 4、依据该工程的要求和爆破施工的特点,将施工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植被清除、土方挖运,开山爆破、渣石清运,如此循环,实行多作业面、多台阶同时作业的总体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