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地层综述 本区地层自上而下为(图3-1): (一)第四系(Q) 厚度132.40~235.29m,平均厚186.27m。自下而上可分为三组:第一组(第四系下组)厚0~79.80m,平均47.77m; 主要由浅灰白色、浅灰绿色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砾)及以含粘土的中、粗砂及砂砾为主,在东西边缘变薄或尖灭;第二组(第四系中组)厚51.52~81.30m,平均68.08m; 由棕黄色、灰绿色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砾)及局部含粘土质砂砾等相间组成;第三组(第四系上组)厚59.80~77.20m,平均68.23m,由棕黄色为主的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砾)、砂(砂砾)层等相间组成。其中粘土类约占68%,砂土类由长石、石英组成,松散。 第四系厚度变化总的趋势是南厚北薄、东厚西薄,但变化幅度不大。第四系与下伏侏罗系为不整合接触。 (二)侏罗系(J) 本井田仅发育上侏罗统(J3),最大残厚392.23m,分布在井田东南部边缘地段。岩性以紫红色细砂岩或中、细砂岩为主,间夹细砂岩与泥岩互层,下部较松散,底部偶见底砾岩。与下伏二叠系为不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