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2、自然地理情况 评估区地处贵州高原第二梯级地带,属黔南南部溶丘洼地高原区,地形切割中等,矿区地势南高北低,区内地貌受地质构造及河溪侵蚀作用而形成一走向南北向的单面山 因本区位于都匀向斜倾斜端的南延部分,其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其间发育一些横向笔架式沟谷。 区内最高海拔1081.70m,位于矿区北部的山头;最低海拔824.50m,位于矿区东部一冲沟内。相对高差257.20m,一般50-100m。工业广场位于矿区南西部的斜坡下部冲沟地带,标高1000-1025,相对高差25m,自然坡度较缓。 本矿区总体上属侵蚀—溶蚀型低中山地貌,矿区峰丛,洼地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以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矿区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带,冬春寒冷,夏秋凉爽。据都匀市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6.7℃,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一般在1月,年平均降雨量1819mm,年最大降雨量1911.1mm,年最小降雨量1067.6mm(1990年)。每年5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大雨、暴雨季节,常有冰雹,其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年无霜期298天。年平均蒸发量1114.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158小时。主要灾害天气有干旱、低温、霜冻、冰雹等。 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附近没有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东部发育一条近南北向的柳当河,雨季时水量2130升/秒,枯季则断流,平时水量小。区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以从评估区外的河流海拔420m处为当地相对侵蚀基准面,而开采煤层最低标高为400m,部份低于当地相对侵蚀基准面,对矿山有充水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