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3矿区地质 1、矿区地层 在核实区及邻区涉及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区内未出露,暗绿灰色、灰色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呈细晶等粒结构,具杏仁状构造,属一套火山岩建造,于茅口灰岩之上和龙潭组之下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大于150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由一系列粉砂岩、粘土岩、细砂岩夹煤层组成的连续沉积含煤岩系,地层厚度215.84~245.87m,平均235.22m,按岩性组合,特征不同划分为三段,现分述于后。 1)龙潭组第一段(P2l1):自玄武岩顶至C16煤层底。黑色、黑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夹煤层及煤线组成。局部夹有极薄层状菱铁岩,含少量团块状似层状黄铁矿。按11井田精查报告,该段内共含煤24层,一般有17层,其中可采煤7层(C19a、C19b、C21a、C21b、C22、C23、C24等层),含煤系数16.41%,可采系数9.8%,含硫量较高,煤层间距、厚度变化大,有分岔复合现象。厚度80.90m。但据原11井田普查报告,区内的仅有2层(C19a、C19b)可采和估算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