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十分复杂,据统计,在大中型煤矿中有500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 1、水害威胁煤炭资源 我国受水害威胁的煤炭储量约占探明储量的27%,使大量的煤炭资源成为呆滞储量无法开采,直接影响矿井服务年限。 据统计,华北地区受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约为160亿吨。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突水淹井也时有发生。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2、水害是煤炭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煤炭安全生产。在煤矿特大事故中,水害事故仅次于瓦斯事故,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年,我国有近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近9000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的相对较低,与日益提高的煤炭能源需求和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形势形成巨大反差,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部分矿区,煤炭能否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煤层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进行矿井防治水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