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二)地形地貌 大湾煤矿范围内地形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两侧形成高山,中间为河谷,地形坡度10-50°,局部地段达60°以上。 最高点二塘山(海拔高程2031.6m);最低点为大湾河谷(海拔高程1790左右m),相对高差241.6m,槽谷较平坦宽缓,地势高处有陡崖,总体地形切割较大。 矿区属高原中山地貌,区域内地貌类型主要有谷地、山原丘陵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山坡主要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砂岩及碎屑岩,总体呈条带展布,冲沟发育,因岩层产状较缓,各岩组分带不明显,地形切割较大,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山麓由残坡积物堆积而成平缓略倾斜的坡积地貌,山脚由河流冲积物形成了河床浅滩等局部平缓地貌,在砂岩与碎屑岩接触地段,常因差异风化面形成陡崖。 受构造、岩性或侵蚀因素的影响,砂页岩侵蚀山地发育,玄武岩往往形成锥状山地,相对高差300—1100m,其间易产生的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尤以水土流失为突出,地表植被稀疏,斜坡、缓坡台地槽谷中多开垦种植,均为旱地。 (三)气象、水文 矿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据水城气象站统计,水城地区的无霜期平均为220天,年平均气温为12.2℃,最高气温集中在七月,平均为19.6℃,极度高温可达29℃。最低气温为1月份,平均2.9℃,其极端值于1977年2月9日达-11.7℃。 近40年以来平均年降雨量1234.7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551.8毫米,最低年降雨量844.8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9月,降雨量为938.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7.3%,其中6月份尤为偏高,可占全年雨量的20%,最大极端值达到75.5mm3/d,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为27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2.7%。年最多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25%,平均风速2.2米/秒;区内还有春旱、冰雹、倒春寒、秋风、霜冻、凝冻等灾害性气候,高原气候特点突出。 全年日照的时间为1541.7h,占全年的35%,其中8月份日照较多,见日时间可达40%,而12月份则仅达27%。 大湾井田内河(溪)流发育,主干河流三岔河发源于西部香炉山,由阳新灰岩洞穴流出,属长江水系的乌江支流。该河自井田西部鲁章河附近切割煤系进入井田,大致平行向斜轴部,流经三叠系飞仙关组,在二塘附近切割煤系至杨家寨流出区外,水流终年不断,河宽28至135米,一般宽40米,深0.8~1.5米左右,由于河曲发育,形成了250米至300米宽的条带冲积平地。洪峰出现在每年的6~9月,在进入井田的鲁章河附近观测量为33.286米3/秒~2.645米3/秒;在井田的出口附近观测流量为54.934米3/秒~3.321米3/秒;另据威宁农水局记载50年一遇的洪流达790米3/秒,沿途受溪流补给、动态变化大,水量受降水控制。 本区含水层、隔水层特征:由于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煤系地层多为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为弱含水层,富水性弱,煤系地层各层之间在自然状态下有弱水联系。上覆永宁镇组含水层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均有相对隔水层存在,自然状况下有弱水力联系。 矿井充水条件:调查区范围内有断层多条,由于矿山已揭穿断层,形成了矿山已有巷道、老采空区和地表的涌水通道,使矿山已有巷道、老采空区和地表的水力联系更加密切,在暴雨季节容易形成突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