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一节 地势地貌 矿区处于滇东北高原长期抬升,河溪强烈切割破坏的高原峡谷地带。不利于河床上、下水平岩溶带的形成。属乌蒙山北延余脉。山川走向受地质构造线的制约,呈北北东向展布。 金沙江水系的洛泽河自南而西,绕过矿区,河宽200米—300米,两岸羽状短小溪沟密布。 矿区地势东高西低,高差900余米。东南部岩头最高,海拔1818米。洛泽河自矿区西部北流,经过矿体西缘长发硐处河床降低113.9米,于海拔879米的铜厂沟口流出矿区(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平均纵坡1.3%。 该区分布有三种地貌类型:岩溶侵蚀中山峡谷、溶蚀高原残丘和剥蚀中山。 一、岩溶侵蚀中山峡谷 主要分布与洛泽河两岸,是岩溶水的排泄带,宽不过1500米,西岸斜坡稍缓,横坡35— 45°,局部壁立,东岸陡峻,见有3—5级台阶,台面向洛泽河方向倾斜,是村庄、粮田积聚地。Ⅰ级台阶为侵蚀阶地,台面宽0—100米、高出河床7—10米。Ⅱ级台阶海拔1100—1200米,台面宽100—200米,个别地段达到400米。此台阶尚可分为次级台阶1—2级,台面为粘土岩,阶坎为碳酸盐岩组成。Ⅲ级台阶海拔1400—1500米,宽百余米,为卸荷裂隙发育的石灰岩沿软弱碎屑岩界面崩落形成 二、溶蚀高原残丘 分布于矿体东部的献鸡、老官寨一带。海拔1700米—1800米,地势起伏在50米左右,是残留的溶蚀高原面。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岩溶形态发育齐全,是岩溶水的补给带。残丘多呈圆形、椭圆形,顶部较平整呈馒头形,直迳50—100米,高出洼地30—70米不等。 三、剥蚀中山 分布于矿区东北部,由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三迭系砂页岩组成。山体呈北东方向延伸,山顶平缓齐整,多为古高原峰顶面海拔1500米—1700米,沟头“V”型谷发育,反映大气降水汇流地表水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