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毕业设计
  3. 内容

矿井普查毕业设计 30p

  • 资料大小:1.3 M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6-28 16:07
  • 发布作者:摸一把猫毛~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东段北缘,“柳园-音凹峡-天仓”大陆边缘裂谷带中段,次级构造单元为晚古生代方头山-大奇山-白山堂裂谷。 3.1.1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奥陶-志留系和第四系等。现分别阐述如下: (1)奥陶-志留系下岩组〔(O–S)a〕 位于本区南部,其岩性主要由二云石英片岩夹柘榴阳起片岩、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大理岩、混合岩等组成。由西向东厚度逐渐变小,出露厚度在3500米左右。 (2)石炭系下统中亚组(C1l22) 位于本区中-北东部,其岩性主要由绢云石英片岩、大理岩、片理化流纹斑岩等组成。由西向东厚度逐渐变大,出露厚度总体在1600米左右。 (3)侏罗系(J) ①中下统(J1-2) 上亚群(J1-2ln2):位于本区中部,其岩性主要由桔黄色含砾粗砂岩、砾岩、粉砂岩等组成。由北西-南东厚度变化不大,出露厚度总体在600米左右。 ②上统(J3) 赤金堡群(J3ch):位于本区中部,其岩性主要由砖红色砂砾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等组成。由北西-南东厚度变化不大,出露厚度总体在1800米左右。 (4)白垩系下统(K1) 新民堡群(K1xn):位于本区中部,其岩性主要由棕黄色含砾粘土质粉砂岩、砾岩等组成。 (5)第四系全新统(Q4) (1)湖积层(Q41):主要由淤泥、亚粘土、亚砂土等。 (2)冲积—洪积层(Q4pl):主要由卵石、砂、亚砂土等。 2、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展布方向有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及南东向等六组,其力学性质主要为压性和压扭性。其中,北西向为一平移断层,其余均为逆断层,具有羽状分枝特点,均为高角度逆断层构成的断裂带,延伸均在2.2km以上,。北西向断裂在石英脉形成后又再度复活,造成了其间脉体的破碎。 3、岩浆岩 区域喷出岩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区内北部、南部,为加里东期与华力西期中酸性岩体。加里东期发育有片麻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分布于区域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出露范围大。华力西早期发育钾长花岗岩、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黑云石英闪长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基性辉长岩等,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华力西晚期仅发育有基性辉长岩,在区内零星出露。 区域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基性、酸性类岩脉,以中酸性、酸性脉如石英脉、辉长岩脉最发育,其中有含金石英脉岩零星分布。脉岩展布以北西向及北东向为主。 3.1.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北山地区Cu、Pb、Zn等金属元素在各时代蚀变火山岩中含量最高,在变质碎屑岩及含碳变质岩类中较高,在泥质及碳酸盐中含量普遍较低。区内Cu、Pb、Zn、Au等金属元素的富集成矿与火山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不同地区不同期次的中、酸性侵入岩中,Cu、Pb、Zn、Au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其中金异常浓度高,强度大,异常分带明显。另外,区域金属矿产地统计资料表明,区内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铜、铁矿床多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 3.1.3区域矿产分布 该区地处北山南带“花牛山—南金场沟—白山堂”晚古生代铜、金对金属成矿带中段,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形成一系列与主干断裂平等分布的“地堑—地垒式”构造组合,表明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伸展→裂陷→推挤→堆叠→碰撞等陆内造山运动,火山岩和侵入岩的特征均显示具有“双模式”岩浆组合,热液活动及蚀变作用较普遍,对铜、铁、金及多金属矿的形成十分有利。成矿作用与海西中、晚期花岗岩类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并具有一定的层控作用,其代表矿床为花牛山、金场沟等铜金矿点。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矿井普查毕业设计 30p
https://m.gc5.com/ytgc/bysj/1067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