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地基与基础工程
  3. 内容

某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5p

  • 资料大小:5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0-31 19:51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大酒店桩基础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某市榆次区迎宾路韩村段北侧,建筑物由一栋4层职工宿舍、一栋19层酒店带3层裙楼组成,地下室1层,框架结构,承台下布桩,总桩数151根,桩径0.7米,有效桩长25米,支盘直径1.6米,三盘,桩底采用后压浆工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3550KN,其中试桩3根,锚桩12根,试桩采用C40混凝土,工程桩和锚桩采用C30混凝土。 3.2 地质概况 拟建 大酒店场地西邻 **学院,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场地所属地貌单元为潇河Ⅰ级阶地。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十二层,现依层次分述如下: 第1层:杂填土(Q42ml) 杂色,主要由砖块、水泥块、灰渣、煤渣、石灰、石块等建筑垃圾组成,结构松散,土质不均,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为1.9MPa。主要分布于3#、13#、14#、15#、16#钻孔地段。 该层层厚1.40m-2.40m,平均层厚1.78m,层底标高97.55m-98.80m,平均98.27m。 第2层:粉质粘土(Q42al+pl) 褐黄色,含云母、菌丝、姜石、植物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呈可塑-软塑状态,具中-高压缩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为0.5M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介于2.0-3.0击,平均2.2击。 该层层厚1.20m-3.40m,平均层厚2.42m,层底标高95.40m-97.09m,平均96.43m。 第3层:粉质粘土(Q42al+pl) 褐黄色-褐红色,含云母、有机质、氧化物等,含砂量较大。软塑,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为0.5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5-4.0击,平均2.7击。 该层层厚1.90m—4.70m,平均层厚3.18m,层底标高92.04m—94.49m,平均93.25m。 第4层:粉质粘土(Q41al+pl) 褐黄色--褐红色,含云母、钙质结核、姜石、有机质、氧化物等,可塑--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为1.5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2.0-8.0击,平均5.5击。 该层层厚4.80m—7.30m,平均层厚5.82m,层底标高86.35m—88.20m,平均87.43m。 第5层:粉质粘土(Q41al+pl) 褐黄色--褐红色,含云母、姜石、有机质、氧化物等,局部夹粉土透镜体。一般呈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为1.2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7.0--11.0击,平均8.8击。 该层层厚2.30m—5.00m,平均层厚4.18m,层底标高81.98m—84.24m,平均83.26m。 第6层:粉质粘土(Q41al+pl) 褐黄色--褐灰色,含云母、有机质、氧化物等,局部夹粉细砂和粉土透镜体。一般呈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为3.6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0.0--17.0击,平均13.6击。 该层层厚11.60m—12.80m,平均层厚12.40m,层底标高70.10m—71.25m,平均70.65m。 第7层:粉质粘土(Q3al+pl) 褐黄色—青灰色,含云母、有机质、氧化物等,局部夹粉细砂和粉土透镜体。一般呈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24.0--36.0击,平均30.8击。 该层层厚7.40m—10.30m,平均层厚8.75m,层底标高59.80m—63.50m,平均61.90m。 第8层:粉土(Q3al+pl) 褐黄色—褐灰色,含云母、有机质、氧化物等。稍湿,密实状态,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低,中等压缩性;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8.0--39.0击,平均27.5击。 该层层厚1.05m—3.80m,平均层厚2.58m,层底标高58.75m—60.17m,平均59.33m。 第9层:粉质粘土(Q3al+pl) 褐黄色—绿灰色,含云母、有机质、氧化物等。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37.0--41.0击,平均39.0击。 该层层厚2.70m—3.90m,平均层厚3.26m,层底标高55.22m—57.00m,平均56.07m。 第10层:粉细砂(Q3al+pl) 灰褐—黄褐,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饱和,呈密实状态,级配不良,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介于34.0—49.0击,平均41.5击。 该层层厚3.40m—5.00m,平均层厚4.40m,层底标高50.80m—52.20m,平均51.61m。 第11层:粉土(Q3al+pl) 褐黄色—褐红色,含云母、煤屑、氧化物等。稍湿,密实状态,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具中等压缩性。 该层层厚2.60m—5.20m,平均层厚3.57m,层底埋深50.40m—52.20m,平均51.53m。层底标高47.00m—48.92m,平均48.04m。 第12层:粉质粘土(Q3al+pl) 褐黄色—褐红色,含云母、有机质、氧化物等,局部含砂量较大。可塑,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3.3地下水: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 1.5m—3.6m,标高为96.65m—98.04m,勘察期间属平水期,其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幅度为1m左右。 根据地质勘察所取的土样和水样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12.2.1、表12.2.4,场地环境类型为Ⅰ类,综合判定: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5p
https://m.gc5.com/ytgc/djjc/1072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