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总则 1.1降水作用与适用条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土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由于基坑内外的水位差较大,较易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有时还会影响到边坡或坑壁的稳定。因此,除了配合围护结构设置止水帷幕外,往往还需要在开挖之前,采用人工降水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内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1.降水作用 (1)防止地下水因渗流而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作用。 (2)消除或减少作用在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上的静水压力与渗透力,提高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3)避免水下作业,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进行,为施工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2.适用条件 (1)地下水位较高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对于弱透水性的黏性土层,可采取电渗井点、深井井点或降排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2)周围环境空容许地面有一定的沉降。 (3)防止帷幕密闭,坑内降水时坑外水位下降不大。 (4)采取有效措施,足以使邻近地面沉降控制在容许值以内。 (5)具有地区性的成熟经验,证明降水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 1.2 编制参考标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 术语 2.1降水:又称人工降水,即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2.2 止水帷幕: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用的连续止水体。 2.3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两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 2.4 喷射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排走。 2.5 管井井点降水:管井井点降水系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2.6 深井井点季降水: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 2.7电渗井点降水:是在渗透系数很小的饱和黏性土或淤泥、淤泥质土层中,利用黏性土中的电渗现象和电泳特性,结合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作为阴极,用钢管或钢筋作阳极,埋设在井点管环圈内侧,当通电后使黏性土空隙中的水流动加快,起到一定的疏干作用,从而使软土地基排水效率提高的一种降水方法。 3. 基本规定 3.1降水施工前应有降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用降水范围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3.2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3.3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