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0.1 适用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沉井(箱)施工工艺,适用于作建(构)筑物的深基坑、地下室、水泵房、设备深基础、墩台等工程的施工围护结构或建(构)筑物地下挡水、防渗和承重结构。适用的土层条件为:比较均匀平整、无影响下沉的大块石、漂石及障碍物;土层的透水性较小,如软黏土层,采用一般的排水措施可进行开挖。若在砂土中下沉,则要采取降水措施或在水中下沉。 10.2 编制依据的标准、规范 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 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10.3 术语和符号 1.沉井:沉井是在地面或地坑上,先制作开口钢筋混凝土筒身,待筒身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内挖土使土面逐渐降低,沉井筒身自重克服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不断下沉、就位的一种深基础或地下工程施工工艺。 2. 沉箱:又称气压沉箱,沉箱的外形和构造与沉井相同,下沉工艺也与沉井基本类似,只是在下部设有工作室和顶板,在上部有气闸室,施工时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阻止外部河水(或地下水)和泥土进入箱内,使在箱底有一个工作间,以便能用水力机械或人工挖土,使其下沉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和位置。 3.井(箱)壁:为沉井(箱)的外壁,是沉井的主要部分,承受在下沉过程中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力,应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 4.刃脚:井(箱)壁及最下端一般做成刀刃状的“刃脚”,其主要功用是减少下沉阻力。 5.工作室及顶板:工作室作为沉箱下沉取土的操作间,工作室的顶盖就是顶板。顶板上开有人员和材料、土方运输进出的升降井孔。 6.空气闸室:通常是一间钢制的小室,装设两扇门,一扇能通向外界;另一扇能通向升降井和工作室,在门框上装橡皮衬垫使其不漏气,以保证工作室内的气压。 10.4 施工准备 10.4.1 技术准备 1.施工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沉井(箱)的技术文件; 3.施工区域内地下管线、设施、障碍资料; 4.相邻建筑基础资料; 5.施工区域的测量资料; 6.施工组织设计。 10.4.2 材料准备 1. 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先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2.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 ,含泥量不得大于1.0%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 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6.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7.钢筋及钢材按设计选用,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