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一种情况:遇有坍孔,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或小砾石夹粘土回填,暂停一段时间后,查明坍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实,重新钻孔。 第二种情况: 遇有孔身偏斜、弯曲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锥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性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 第三种情况: 遇有扩孔、缩孔时,应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缩孔是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造成的,前者应注意及时焊补钻锥,后者应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已发生缩孔时,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第四种情况: 糊钻、埋钻常出现于正循环(含潜水钻机)内回转钻进和冲击钻进中,遇此应对泥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锥,清除钻渣。 第五种情况: 卡钻常发生在冲击钻孔,卡钻后不宜强提,只宜轻提,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锥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第六种情况: 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应按前述各条,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接触落体后再打捞。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处理故障。当必须下人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时,应在检查孔内无有害气体,并备齐防毒、防溺、防坍埋等安全设施后,方可行动。 八 清孔---换浆法 当使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时,终孔后,停止时尺,稍提钻锥离孔底10---20厘米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压入比重为1.1---1.25的较纯泥浆,把钻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换出.根据钻孔直径和深度,换浆时间约为4---8小时。以后仍在泥浆中灌注水下混凝土。 九、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1、灌注水下砼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后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 2、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前述喷射法向孔底喷射3—5分钟,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砼。 3、剪球、拔栓或开阀,将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按后述事故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灌注开始后,应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砼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砼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移到钻孔中心。 导管提升到法兰接头露孔口以上有一定高度,可拆除1节和2节导管(视每节导管重心长度和工作平台距孔口高度而定)。此时,暂停灌注,先取走漏斗,重新系牢井口的导管,并挂上升降设备,然后松动导管的接头螺栓或快速接头,同时将起吊导管用的吊钩挂上待拆的导管上端的吊环,待螺栓全部拆除或快速接头拆除后,吊起待拆的导管,徐徐放在地上,然后将漏斗重新插入井口的导管内,校正好位置,继续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