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工艺工法
  3. 内容

人工挖孔桩作业指导书10p

  • 资料大小:84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6-26 07:34
  • 发布作者:哈哈丸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1. 地形、地貌条件 港沟互通立交地处山前,地形高低起伏,虽然冲沟不甚发育,但经人工修筑梯田,地形多呈阶梯状,地形较破碎,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走势。由于地处山前较近,地形多由扇形地组成,高低起伏较大,应属山麓斜坡堆积成因的山前平原地貌类型。 2. 地层 港沟互通立交桥附近地层分布较为简单,由新至老分别如下: (1) 第四系坡洪积亚粘土层(Q4dp1): 主要分布在LK1+520和LK1+570的两条沟谷当中,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分布宽度一般小于40m,厚度小于3m。岩性主要为含砂亚粘土、灰黄色、腐植质含量较高,局部含棱角状砾石。 (2) 第四系冲洪积层(Q3dp1): 全区均有分布,最大厚度26m以上,一般5-15m。大致可分为两个岩性段。 ①亚粘土层 桔黄色-棕红色,无层理,饱和、可塑状态。含粉砂3-5%,局部含细砾。普遍见有直径小于2mm的孔洞,洞壁较干净,见钙质淋滤形成的斑点和菌丝体。局部夹薄层碎石土和透镜体。 ②碎石土层 杂色,无层理,分选差。松散-中密状态,很湿,无论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分布都不均匀,厚度粒度变化均较大。碎石含量一般大于50%,呈次棱角状,局部呈次圆状,成分均为灰岩,充填物多为砂及5-10%的亚粘土。 (3) 奥陶系石灰岩(O): 灰色-灰黑色,隐晶质中厚层状。风化裂隙多见铁染及碳酸盐薄膜,原生裂隙多为碳酸盐细脉充填。浅层强风化带分布不连续,厚度分布不均匀。岩石多呈碎块状及碎石状。局部夹有厚层白云岩,呈全风化-强风化状,岩心呈半胶结砂粒状,手捻即碎,厚度可达10m以上。 岩石溶蚀现象不强,局部见直径一般小于5mm,宽度小于2mm的溶洞及溶隙,均未贯通。 3. 水文地质条件 本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以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石灰岩溶隙裂隙水为主。水位埋深一般4-13m不等。 4. 桩基础设计概况 港沟互通立交桩基共计228根。其中桩径ø120的16根、ø150的57根、ø 180的125根、ø 220的30根,桩长总计2239.4米。 本工程的地层多为亚粘土和碎石土及弱风化石灰岩,且地下水位低、桩径大等特点,部分桩基适合采用人工挖孔成桩。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人工挖孔桩作业指导书10p
https://m.gc5.com/ytgc/gongfa/1067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