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2.1地层岩性 龙门硐坝址的地层岩性属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主要岩石有灰岩、白云岩、砂岩和泥岩等沉积岩类。它们属于黏土岩类中的生物化学岩,以石灰岩、白云岩分布最为广泛。 多数岩石结构致密,性质坚硬,强度较高,同时该岩类主要特征具有可溶性,在水流的作用下易形成溶蚀裂隙、洞穴、地下河等岩溶现象,影响水工建筑物安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坍陷、渗漏等。而坝址区大部分为灰岩和砂岩等,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质;岩层之间夹杂着少量的泥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但其含量较少,且夹杂在灰岩、砂岩之中,对工程的影响不大。 2.2地质构造 坝址区的河谷为横向河谷,近东西走向,远离挖断山断层和牛背山断层,工区内不存在大的褶皱构造。河谷是左右岸不对称的V型河谷,河谷断面是软硬相间的层状泥砂岩,面向上游倾斜。左岸坡度较陡,坡面主要为岩石面,右岸坡度较缓,主要为泥质堆积体(如图4)。 图4坝址区地层岩性 3坝址区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3.1主要结构面成因类型 坝址区的岩体结构面主要为原生沉积结构,表面经长期风化作用,表现为次生结构面,左岸崖壁及右岸岩滩上存在倾斜和横向的节理和劈理。 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主要的岩层走向为近南北,走向、倾向及倾角为:NE85°,∠70°。左岸为灰岩、砂岩、泥岩等粘性土组成的软硬夹层如(图5),强度比较高,不透水, 第2页 防漏水性较好。右岸近河边岩层岩性与左岸大致相同,远离河床的部分为疏松的 坡积土,易于透水,伴随着潜在的滑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