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二、 实习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节实习准备工作 一、 思想方面 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的实习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只战斗性极强、纪律性严的组织。在实习队指导下,每班设主要负责人一名,将班上的同学分为6组(每组10人),各组设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班上主要负责人负责实习期间各项具体工作。 二、 实习方面 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 三、 实习备品 自备:雨具,草帽,书包,教材,书夹,记录本,三角板,铅笔,小刀,橡皮,作业纸等。 向实习地质实验室借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等。 第三节实习的内容与方式 一、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少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多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地质路线观测 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 ○1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征。 ○2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3第四纪沉积岩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4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5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