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八、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 武汉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包括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概况、自然地理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实习的目的、要求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第三章岩石 描述出露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磨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等。(附出露小型褶皱素描图) 第五章南望山隧道 隧道洞轴线方向、隧道横剖面轮廓线、隧道围岩岩性、隧道稳定性分析、画出信手剖面图 第六章总结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实习地点地层:(第二章内容) 拟建场地地势呈南高北低,西侧为我公司2003年10月勘察的“中国地质大学北区5号教学楼”,勘察期间测得地面标高在20.95~27.18米之间,地貌上属剥蚀低垄岗区,相当于长江Ⅲ级阶段。(三)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地质构造主要为风光村—西头村倒转向斜,核部为三叠系地层(隐伏),两翼出露为二叠、泥盆、志留系地层;南翼产状倾向N,倾角41°~75°,构成南望山山脊,北翼倒转,倾向N,倾角60°~70°。拟建场地位于该倒转向斜核部,隐伏岩层为三叠系泥灰岩、灰岩等,倾向N,倾角55°~85°。 岩土层结构特征分层描述表表二 层号 地层成因 岩土名称 厚度 (m) 顶板 埋深 (m) 顶板 标高 (m) 空间分布 岩土层结构特征 ①1 Qml 杂填土 0.5-8.6 — 20.95-27.18 局部缺失 杂色,松散,湿,具高压缩性,不均匀,主要为碎石、砼块、砖块、建筑垃圾等。 ①2 Qml 素填土 1.3-2.7 0.5-2.6 22.72-25.74 局部分布 褐黄色,可塑,湿,具高压缩性,含有碎石,以粘性土为主。 ② Q4al 粘土 1.0-1.8 0.5-3.0 20.45-23.96 局部分布 浅黄色,可-硬塑,饱和,具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 ③ Q2al+pl 粘土 3.0-9.0 0.5-8.6 16.81-25.08 全场分布 黄褐-棕褐色,硬塑,不甚均匀,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 ④1 Qdl+el 残积土 2.7-5.2 7.2-11.3 12.6-18.88 局部分布 褐红色—褐黄色,可塑—硬塑,不均匀,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残积砾碎石。 ④2 Qdl+el 红粘土 2.2-6.9 7.4-12.6 12.51-17.43 局部缺失 褐黄色—褐红色,可塑—硬塑,不均匀,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残积砾碎石。 ⑤1 T 强风化 灰岩 0.7-2.3 10.0-18.0 7.28-16.18 局部分布 灰黄色、灰绿色,强风化,结构破坏,岩芯呈碎块状。 ⑤2 T 中风化 泥灰岩 最大揭露厚度5.1 12.3-15.0 8.36-8.90 分布在场区东侧,未揭穿 灰色、灰黄色,中风化,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夹方解石脉及较多泥质条带。质硬,岩芯较完整,节理、裂隙发育。 ⑤3 T 中风化 灰岩 最大揭露厚度8.8 12.5-19.0 6.28-14.18 未揭穿 灰色、灰白色,中风化,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夹方解石脉及泥质条带。质硬,岩芯较完整,节理、裂隙发育,具溶洞,洞内全部被可-硬塑的粘性土及碎石填充。 一、 实习内容(写在实习报告第二面实习任务书的实习内容中) (一)练习使用罗盘仪:罗盘仪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一个主要工具,对于它的结构、用途应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实际操作,逐步达到熟练使用。 (二)认识层理、节理(裂隙)、不整合 (三)对岩性描述应注意下述内容 新鲜面颜色、风化面颜色、矿物成份、结构、构造、颗粒大小、分选性、磨圆度、胶结物、胶结程度,风化程度,岩层厚薄有无夹层,裂隙的发育情况,露头出露的好坏、形成的地形、植被以及自然坡度等。 (四)了解有关峒室稳定的影响因素。 (五)了解有关基坑开挖稳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