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

 【摘 要】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 如各类黏性土、砂土、碎砾石土、风化岩及多夹层的岩层 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其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 为300~20000kN ,施工机具简单 ,且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 ,因而在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 ,技术要求高 ,工艺较复杂 ,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 ,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 ,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若稍有疏忽 ,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病害 ,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 ,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以下从分析桩基病害的成因入手 ,介绍一些控制桩身质量病害的技术措施 。 

 
 
1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 ,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 ,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旋挖钻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 ,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 ,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 ,若不严格控制 ,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 ,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 ,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 ,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2 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分析
 
 
2.1 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析 
 
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 ,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 ,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 ,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 ,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 ,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 ,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 ,浇注速度又较快 ,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 ,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 ,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2.2 影响其他桩身质量的原因分析 
 
1 混凝土浇注施工中 ,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过浅 <1.5m ,则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上升就不是顶升式的 ,而是摊铺式的 ,这时 ,泥浆、泥块就容易混入混凝土中 ,进而影响到桩身的质量。除此之外 ,若设计的桩身直径过小 ,则混凝土上翻时就会受到孔壁的限制 ,从而使桩体产生空洞、蜂窝缺陷。 
 
 
2 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桩周摩阻力 ,而桩周摩阻力与孔壁形状和护壁质量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 ,孔壁的形状是由钻头旋转速度、钻杆下降速度和土质等因素决定的 ,泥浆性能 包括容重、黏度胶体率、砂率等指标 愈好、高程越高 ,越能保护好护壁 ,其桩周摩阻力愈大 ,但施工难度加大 ,费用也相应提高。 
 
 
3 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 ,施工环节多 ,时间长 ,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 ,淤积的淤泥越多。 
 
  
 
4 混凝土在水下浇灌的过程中 ,其流动性、初凝时间、黏聚性能会变得更差 ,若稍有疏忽 ,很容易产生空洞、蜂窝、离析、夹泥甚至断桩的质量缺陷。 
 
 
3 成桩质量的控制
 
 
3.1 桩上段强度的保证措施 
 
为保证桩上段强度达到要求 ,应从下述几方面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1 依据桩径和桩底的浓度 ,正确确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体积 ,一般可取 1.5~2.0m ,也可以按桩身的设计体积的10%加以控制。 
 
 
2 成桩质量与桩身的浇注高度有关 ,一般控制成桩高度高出设计桩顶标高 0.5~1.0m。待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 ,剩余部分不应有浮浆和夹泥 ,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否则要返工重浇。 
 
 
3 导管插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适宜 ,一般为2~6m,长桩可相应有所增加。 
 
 
3.2 桩身质量的保证措施 
 
1 工程施工前 ,应先做 2 个以上的试验钻孔 ,通过检测钻孔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标 ,用以核对所选设备、工艺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时 ,孔壁的稳定时间应≮12h,检测数目≮2 个。对一些重要工程 ,可视情况相应增加测径数量。 
 
 
2 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 ,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有条件时 ,以高于地下水位 2m以上更好。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 ,则不仅护壁性能差 ,而且因其容重较大 ,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一般来讲 ,当在黏土或亚黏土中成孔时 ,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 ,控制排碴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2 之间;当在砂性土质或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 , 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3之间;在砂夹卵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 ,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 1.3~1.5 之间。施工过程中 ,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 ,使浇注前孔底500mm以内泥浆的相对密度≯1.25,含砂率≯8%,黏度≯28Pa·s。对一些直径 <1m 的小直径桩 ,即使在泥浆停止循环期间 ,也要使孔内保持合理的泥浆液面。 
 
 
3 在混凝土灌注前的一段时间里 ,须保证孔壁的稳定性 ,不能有缩颈或孔壁塌落现象发生。为保证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摩擦桩≤300mm ,以免影响桩的承载力 ,钻孔到设计持力层以后 ,要对泥浆进行循环稀释来降低相对密度 ,以清除泥浆中悬浮的砂子、石渣。除此之外 ,还要使用真空泵通过管道伸向桩底吸走端部沉渣 ,要求严格时 ,在安放钢筋笼后、下放导管之前仍要进行吸渣处理。 
 
4 吊放入孔的钢筋笼不得碰撞壁孔 ,不得有变形损坏。吊放后 ,先将钢筋笼在垂直位置上固定好 ,然后进行第二次清孔 ,检测孔底的淤泥厚度 ,符合规定后 ,于0.5h之内开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3.3 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技术要点 
 
因为水下混凝土施工的隐蔽性强 ,很容易产生松散、离析、缩颈等混凝土质量缺陷 ,因此 ,必须着重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包括选好原材料、做好配合比、改进工机具、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等方面。 
 
 
1 完成钻孔到混凝土浇灌过程的作业时间要紧凑 ,不宜过长;混凝土的浆体浓度要恰当 ,浇灌量不得低于设计值 ,不然会降低泥浆的置换率造成夹泥。 
 
 
2 导管口距孔底要保持 400mm左右的距离 ,旋转时要精确测量 ,反复校核。当球塞被压出导管并灌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 ,应将导管缓慢下降100~200mm,使灌注初期导管被混凝土埋入的深度尽可能加大 ,以保证底层的混凝土质量。
 
 
3 在灌注过程中 ,要严格把握施工进度和时间 ,经常地略微提升导管 ,以使混凝土均匀注入。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 1~3m之间且不得<1m,每间隔15~20min,要对混凝土面和导管沉入深度进行一次测量和校核。 
 
 
4 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混凝土堵塞导管的现象 ,一般是由于材料规格或配合比选取不当 ,或者是因为导管漏水漏浆导致管内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力增大、流动性降低造成的 ,要分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切不要无控制地靠提管消除堵塞。 
 
 
3.4 桩身质量的验收 
 
灌注桩质量的检验内容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通常检测承载力采用桩荷试验或大应变动测法 ,而检验桩身质量一般是通过对钻芯样实施超声波检测进行检验 ,抽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 10%,若工程需要时 ,还可相应增加检验数量直至逐根检查。 
 
 
4 结语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有许多优点 ,但由于施工环节多 ,工艺复杂 ,成桩质量有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严重时会导致桩身承载力的明显降低 ,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和桩基工程的安全 ,必须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
https://m.gc5.com/ytgc/ytlw/1026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