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挤密桩桩身颈缩
现象
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治理
(1) 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每拔0.5 ~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 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局部反插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全部反 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 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超深1米。全复打法:即为二 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施工准备
(1) 准备碎石填料,使其含泥量小于5%,粒径5~50mm。
(2) 选择打桩机具。
(3) 做成桩挤密试验,试验桩宜为7~9根。振动法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确定填碎石量、提升钢管高度与速度。挤压次数和时间、电机工作电流等。
操作工艺
(1) 打碎石桩地基表面会有松动或隆起,碎石桩施工标高要比基础底面高1~2m,以便在开挖基坑时消除表层松土;如基坑底仍不够密实,可用人工夯实或机械碾实。
(2) 碎石桩的施工顺序,应从外围或两则向中间进行,如桩距较大,也可逐排进行,以挤密为主的碎石桩同一排应间隔进行。
(3) 碎石桩成桩工艺有振动法和锤击法两种。振动法系采用振动沉桩机将带活瓣桩尖的与碎石同直径的钢管沉下,往桩管内灌石后,边振动边缓慢拔出桩管;或在振动拔管的过程中,每拔0.5m高停拔振动20~30秒;或将桩管压下然后再拔,以便将落入桩孔内的碎石压实,并可使桩径扩大。振动力以30~70KN为宜,不应太大,以防过分动土体。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1.5m/分范围内。锤击法是将带有活瓣桩靴或砼桩尖的桩管,用锤击沉桩机打入土中,往桩管内灌碎石后慢慢拔出,或在拔管过程中低锤击管,或将桩管压下再拔,碎石从桩管内排入桩孔成桩并使密实。但拔管不能过快,以免形成中断、缩颈,造成事故。对特别软弱的土层,也可采取二次打入桩管灌碎石工艺,形成扩大碎石桩。如缺乏锤击沉桩机,也可用蒸汽锤、落锤或柴油打桩机沉桩管,另配一台起重机拔管。本法适用于软弱粘性土。
(4) 灌碎石时含水量应加控制,对饱和土层,碎石可采用饱和状态,对非饱和土或杂填土,或能形成直立的桩孔壁的土层,含水量可采用7%~9%。
(5) 碎石桩应控制填碎石量,使其实际灌碎石量不得少于设计的95%。如发现不够或有中断情况,可在原位进行复打灌碎石。
预控措施
(1) 要详细研究地质报告,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2) 桩管中应保持足够的灌石量,至少有2m高的石料。
(3) 采用跳打法克服桩相互挤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