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桩基资料清单检查

 

一、检查总体要求

桩基资料是工程建设质量追溯与验收的核心依据,其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评估与交付。检查需严格遵循《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等国家标准,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专项要求,确保资料与工程实际施工同步、对应。

二、分阶段资料检查要点

(一)施工准备阶段

1、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报审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需检查监理单位审批意见、签字盖章是否齐全,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确保施工方案在实施前已通过专业审核。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核查方案内容是否包含工程概况、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资源配置(人员、设备、材料)、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等,方案深度应满足指导现场施工要求,且需结合工程实际地质条件、设计参数编制。

2、人员资质

焊工上岗证:确认证件在有效期内,作业范围涵盖桩基施工所需焊接类型(如钢筋电弧焊、闪光对焊等),证件信息与实际作业人员身份一致,必要时可通过官方网站核验真伪。

3、材料相关

钢材报审表:检查报审钢材规格、型号、数量与设计图纸及实际进场情况是否相符,自检报告是否完整,监理审核意见是否明确。

钢材质报书:核查材质书是否由正规生产厂家出具,内容包含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且数据需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

钢材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单汇总表:核对汇总表信息与单份证明文件、试验报告是否一致,确保无遗漏,按进场批次整理归档。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报告:检查检测机构资质,报告中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指标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频率是否符合规定。

钢筋焊接性能检测报告:确认检测项目(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是否齐全,焊接接头强度是否达标,检测结果是否与现场焊接工艺对应。

焊条质保书、合格证:核对质保书与合格证信息,明确焊条型号、规格与所焊接钢筋材质匹配,确保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二)施工过程阶段

1、施工过程报验与记录

试成孔报验申请表:检查试成孔各项参数(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等)的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数据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理验收意见是否明确,作为后续大规模施工的依据。

设备报审表:核查设备型号、性能参数是否满足施工需求,设备的年检报告、安全检验合格证是否齐全有效,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钢筋笼报验申请表:对照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笼钢筋规格、数量、间距、焊接质量、保护层厚度等指标,验收记录需详细,留存影像资料作为辅助证明。

钢筋笼隐蔽检查记录:记录钢筋笼下放前的各项检查情况,包括钢筋锈蚀情况、连接部位质量、定位措施等,经监理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焊接接头检查记录:对钢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如焊缝长度、宽度、高度、表面缺陷)、焊接尺寸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后需重新验收。

混凝土报验申请表: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是否齐全,坍落度实测值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监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浇筑。

混凝土施工检查记录:详细记录混凝土浇筑时间、部位、方量、振捣方式、施工人员等信息,实时监测混凝土坍落度变化,确保浇筑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浇灌许可证:核查许可证签发流程是否完整,签发条件(如钢筋验收合格、模板检查无误、施工准备就绪)是否满足,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批准文件。

钻孔灌注桩灌注施工检查记录:记录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深、灌注时间、混凝土上升高度等关键数据,防止断桩、缩颈等质量问题,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检查记录:详细记录钻孔过程中的地层变化情况、钻孔深度、孔径偏差、垂直度偏差等信息,为成桩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桩位偏移检查记录: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后,采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桩位测量,记录实际桩位与设计桩位的偏差值,偏差需符合规范要求,超差时需制定处理方案。

2、混凝土质量相关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汇总表:汇总不同部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数据的离散性,评估混凝土强度质量稳定性。

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表: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判断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评定过程需符合规范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检查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包括委托单位、工程名称、试件编号、成型日期、试验日期、强度值等信息,检测机构资质是否合规。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验收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检查配合比设计是否经过试配验证,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从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过程环节进行验收,检查施工记录是否完整,质量验收标准符合规范要求,验收人员签字齐全。

(三)工程验收阶段

3、工程验收相关

桩基 (子分部) 工程验收记录:组织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对桩基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记录验收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验收内容及验收结论,各方意见需明确,签字盖章齐全。

桩基钢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对桩基钢筋工程的加工、连接、安装等分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检查验收标准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验收记录详细,留存影像资料。

桩基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过程、强度等方面对桩基混凝土分项工程进行验收,核查相关资料的完整性,质量验收结论明确。

钢筋笼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按照检验批划分原则,对钢筋笼的制作、安装质量进行验收,检查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验收标准执行情况,记录完整,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混凝土灌注桩 (钢筋笼) 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针对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部分的检验批质量进行验收,重点检查钢筋笼的定位、焊接质量、保护层厚度等指标,验收记录需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对混凝土灌注桩整个检验批的质量进行验收,涵盖成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等各个环节,检查质量验收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符合验收规范。

中间验收记录: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序或阶段(如桩位中间验收、桩身完整性中间验收)进行验收,记录验收时间、内容、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报告、静荷载检测报告:核查检测机构资质,报告内容需包含检测目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结果及结论,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符合相关检测规范要求。

桩位竣工图:根据实际施工完成后的桩位情况绘制竣工图,标注桩位坐标、桩径、桩长、桩顶标高、桩编号等信息,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加盖竣工图章,经相关单位签字确认。

桩位复测记录: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对桩位进行复测,记录复测结果,与设计桩位和桩位竣工图进行对比分析,偏差值需符合规范要求,复测记录完整,签字齐全。

三、检查结果处理

1、资料缺失或不规范:检查发现资料缺失或存在不规范问题,需立即通知相关责任单位限期补充、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提交检查,直至符合要求。

2、资料真实性存疑:对资料真实性存疑的情况,需进一步核查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佐证材料,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实体检测验证,确保资料真实可靠。

3、形成检查报告:检查工作完成后,形成详细的桩基资料检查报告,内容包括检查依据、检查范围、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为工程验收和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桩基资料清单检查
https://m.gc5.com/ytgc/ytlw/1045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