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地质条件如下表,设计采用,以10-3中风化砂砾岩为持力层。
 
 
 
      桩基检测中发现三根三类桩,根据地勘报告、施工记录及桩基检测结果,桩身缺陷主要发生在桩顶以下5~7m处,该区块部分基桩低应变曲线在 9m 以内浅区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同向反射考虑施工记录反映基桩充盈系数普遍超出正常值,且缺陷同向反射部位基本处在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与④层砂质粉土层界位置,分析认为该批桩可能存在 9m 以内浅区段的扩缩径变化。      是由于天然土体保持原状结构,含水量达到液限后,土体不是处于流动状态,而为流塑状态。在该地质上进行旋挖灌注桩施工易对土体产生扰动,破坏土体结构,使淤泥从流塑状态变为流动状态,在加上淤泥地质土厚度大,导致旋挖成孔难度大、混凝土浇筑超方量大,成桩后容易由于超厚淤泥流动导致桩体漂移。 由此判断,在软塑、流塑的淤泥中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钢套筒拔出速度过快可能是造成桩身缺陷普遍存在的原因。据了解,在此范围内桩基施工采用的是预设套筒进行施工。护筒选用整体式钢制护筒,壁厚 5~8mm 。为了增加护筒的刚度,防止周转使用中的变形,在护筒的上口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在埋设护筒时,护筒埋置深度应超过换填层深入淤泥层1m以上,确保护筒的稳定性避免淤泥与回填土交接部位塌孔;护筒的顶端均高出地下水位2.0m以上,同时护筒顶面高处要地面200~300mm ,以增加孔内水头压力。
 
 
      钻孔灌注桩穿过淤泥土时候的套筒施工工艺套管拔出速度过快的危害钻孔灌注桩穿过淤泥土时,套筒施工工艺中套管拔出速度过快可能引发以下危害:1)桩身缩颈拔管速度过快会使管内混凝土来不及充分填充桩孔,导致桩身局部直径缩小,形成缩颈。这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降低桩身整体质量。2)断桩风险快速拔管可能使混凝土与桩周土体分离,或因土体挤压导致桩身断裂。特别是在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压力会加剧断桩风险。3)混凝土离析过快的拔管速度可能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导致骨料与水泥浆分离,影响桩身强度和耐久性。4)桩底沉渣增加拔管过快会使孔内泥浆和沉渣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桩底沉渣厚度超标,降低桩的端承力。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在淤泥土层中应≤0.5m/min;  拔管过程中保持连续振动,确保混凝土密实;  加强施工监测,及时调整拔管速度和工艺。若已出现上述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如局部补桩、加强养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