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会议楼是中央举行会议的场所,其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按照"安全、保密、实用"的原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京 西宾馆会议楼进行了重新设计。其基本特点如下:2.2.1 建筑专业 在维持京西宾馆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保留十一 届三中全会旧址,主入口面向长安街,领导入口仍然布置在建筑的南 侧。新会议楼中的首长摄影大厅与门厅合二为一,减少空间不必要的 浪费,同时使京西宾馆更加庄重、气派。全面提高照度与使用标准, 改善主会议厅的声学、音响条件,满足各种会议的使用要求。新建800 人会议厅位于主会议厅东侧。中小会议室布局紧凑,交通便捷。在房 间的尺度及数量上参照原来京西宾馆的规模,以保障会议的使用。京 西宾馆地下1层,在满足机电用房及部分演出用房的需求后,布置了 一些娱乐用房,如游泳池、保龄球、台球等。 在立面造型上,新建京西宾馆会议楼外檐装修为干挂石材与仿 石涂料。附墙柱及窗垛采用樱花红石材;窗间墙采用与樱花红石材 相近的仿石涂料。干挂石材墙面采用超细玻璃棉板做外保温。仿石 涂料墙面采用聚苯板做外保温。外窗铝合金双层玻璃。因与宾馆1号 主楼相连,外檐材料、颜色、做法与先期完工的1号主楼大体一致。 2.2.2 结构设计设计依据 根据国家地震局批准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为8度,以此 作为设计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根据勘查报告,场地按二类场地土进行 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1995) 该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为一类,在抗震设计中结构的地震作用按8度计算,抗 震构造措施按9度设计。 活荷载取值 会议,休息 2.0 kN/m2 走廊、门厅,楼梯,舞台 3.5 kN/m2 观众厅,厕所 2.5 kN/m2 声,光控,音响室等 3.5 kN/m2 机房、变电等 按实际设备重 2.2.3 装修设计简况 现代建筑装饰技术,是以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各类材料为基础, 运用正确的施工技术来实现的实用艺术作品。尤其是室内装饰,不仅 包括墙面、地面、顶棚的造型和饰面处理,而且也包括灯饰、光影、 装饰物和绿化等的处理。因此,要求从事建筑装饰的施工技术人员进 一步提高装饰意识,在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设计和艺术 再创作的工作,以便全面、准确地完成整个艺术创作。 本工程外檐装修为干挂石材与仿石涂料。附墙柱及窗垛采用石 材;窗间墙采用仿石涂料。墙面做超细玻璃棉或聚苯板外保温。外门 窗采用茶色铝合金面层,型钢作框架;双层窗玻璃,一层为防窃听玻 璃、另一层为夹层钢化玻璃。一层正门为古铜色金属饰面门。 室内分一般装修和精装修两种装修标准。室内一般装修房间由 建筑设计出图,按标准图集(88J1—X1 2000版)做法施工。室内精 装修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部单独出图。本楼共有355个 房间(包括楼梯、走道),一般装修标准的有153个房间,目前装修 做法已明确;精装修标准的有202个房间。其中一部分房间墙面、顶棚、地面、节点详图图样,已通过设计审核,发至现场,进行施工 准备。与精装修相配套的机电、通风、暖卫、设备图样目前尚未通 过设计审核。工程经理部正在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协调缺图制约 工程进度问题。工程经理部技术部门和分包单位必须随时做好接受、 消化新到场的施工图样的准备、尽量减少各项准备工作的间歇时间。 室内精装修主要项目有:造型吊顶、石材墙地面、木装饰、墙 地砖铺贴等。装修方法既有传统的湿作业抹灰(包括一般抹灰和装饰 抹灰)也有涂料饰面、木装饰、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饰面(品 种有镜面、火烧防滑面)、釉面砖面砖、壁纸和(软包)墙布饰面(塑 料壁纸、植绒、锦缎等)、金属饰面。地面材料还有木地板、地面砖、 纯毛或化纤地毯等。室内石材均采用直接干挂工艺,与结构面形成空 腔,从而彻底解决了灌浆法的石材表面泛色问题。 顶棚装饰作为本工程室内装饰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很大装饰比 重,并且是装饰各工种的矛盾交叉点,在本工程中应受到各工种广泛 重视。力争设备装饰浑然 一体,达到功能和美感的双重效果。 顶棚饰面采用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装配式吊顶,面层板采用木 胶合板、纤维板、矿棉吸声顶棚、纸面石膏板、铝合金顶棚等。吊顶 均要求与灯盘、灯槽及空调出风口、消防烟雾报警装置、喷淋装置等 构成完整的装饰造型。使实体造型与灯光造型紧密结合,在布局上具 备层次感、韵律感,获得造型与灯饰双向的艺术功能。 室内一般装修均采用标准图集88J1—X1 2000版做法。装修项目 共有:楼面做法16种;踢脚做法4种;墙裙做法1种;墙面做法4种; 顶棚做法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