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工程概况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进入新世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迅速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持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通过污水处理,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通过河流地貌特征的改善,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以及其纵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防止河床材料及河岸防护的硬质化,从而使河流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自然功能。总之尽快改变生态恶化的局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指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提出尊重自然规律,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监理防治水土流失及自然河流功能丧失或退化的新思路。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安徽省休宁县、江西省的婺源县,西毗我省波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居于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 、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之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长江中游经济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的中心地区,是赣皖浙毗邻地区的中心,江西省昌九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景上鹰(景德镇、上饶、鹰潭)“银三角”的联络部。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仅6公里,与市区是一种连而有隔,隔而不断的关系。我县的湘湖镇、洪源镇分别是景德镇的东、西门户。全县总面积 2867平方公里,县界轮廓呈树叶形,南北长约88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  自从2006年浮梁县被列为全国生态试点县以来,浮梁县在生态修复工作一直走在我省的前面。经过多年的治理浮梁县生态修复工作以初见成效。为巩固浮梁县生态修复程果,计划再用一年的时间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本次试点建设工程主要分布在该县瑶里镇、鹅湖镇及庄湾乡部分地区的12个村委会,项目区面积为213.21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4%。景——瑶战备公路穿越项目区,通往各乡镇、村的道路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利。瑶里镇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区域内原始生态至今保存得较好,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渡假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浮梁县瑶里镇以其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了成为了人们向住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来浮梁县瑶里镇的旅游人次年年攀高。 2001年瑶里镇被确定为江西省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然而旅游人次逐年增加给当地的自然生态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为人类活动的增加将打破原来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逐步趋向恶化。因此对其加以保护利用尤为重要。  浮梁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起动将会有利的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也将更为有利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与生态修复两者存在着互利的关系,生态修复建设能更好的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有利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浮梁县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计划用一年的时间使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5km2,封禁120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达97.6%,林草覆盖度达到78.7%,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报率达100%以上,审批率达100%;对项目区进行初步整治,使项目区基本恢复原有自然生态功能。 二、 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区位于浮梁县东北部---饶河水系的昌江支流东河流域上游,分布在该县瑶里镇鹅湖镇及庄湾乡部分地区的12个村委会,项目区面积为213.21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4%。其中:耕地面积21.96km2,山地面积172km2(有林地160km2)。区内河流为饶河水系的昌江支流东河,东河全长67.7km2,总落差450米,平均坡降2.07%,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715万kw,年平均发电量1.503亿度。景——瑶战备公路穿越项目区,通往各乡镇、村的道路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利  三、 社会经济概况  该项目区涉及鹅湖镇瑶里镇及庄湾乡的12个村委会,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人口密度为121人/km2,农业劳动力1.3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为0.2万人,占总劳力的15%。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土地面积为82hm2,人均耕地8hm2。2010年,区内粮食总产量0.96万吨,粮食亩产500公斤,农业人均产粮640公斤,农业总产值为491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6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林业产值946万元,占19%,牧业产值360万元,占7%,其它产值1110万元,占22%,农民人均纯收入4218元。  四、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对远离村庄的山林地实行封禁,对稀疏林地实行补植,对高陡坡地进行退耕,然后对村庄周边的荒地实行经果林种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封禁、退耕、补植、能源建设(沼气池、节柴灶、小水电)矿区拦砂坝等措施。  本项目完成封禁面积120km2,推广沼气池100个;节柴灶1000个,建设拦砂坝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5km2,补植1km2;经果林600亩。工程措施主要有拦沙坝、竹节沟、谷坊、沉沙池建设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