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测绘论文
  3. 内容

隧道工程地下控制测量有哪些导线布设形式?点击学习!

隧道的控制测量跟一般的控制测量不同,隧道内没有GPS卫星信号,无法实现高精度的GPS静态控制测量;大部分隧道是随着掘进进行控制测量,随着隧道的掘进,离洞口越远的地方导线点的精度越低,有可能影响到隧道的横向贯通误差。

1.png

隧道内如何布设导线?

传统做法是在洞内布设边长适当的支导线,布设方案简单,观测工作量较少,布设灵活,但由于没有多余观测和其他约束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发生错误也无法检查,同时随着导线长度的增加,端点横向误差增大。
为了减小支导线端点误差,常常采用减少导线转折角个数(加大导线边长)或选择若干导线边用陀螺经纬仪测定其方位角的方法,但由于受陀螺经纬仪精度影响,实际作业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2.png

(支导线)

为了避免上述支导线的缺点,提高导线端点精度,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井下工作条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布设形式。

主辅点菱形导线法

在地下控制支导线点(主点)的附近再布设一个导线点(辅点),为了便于同时设置目标和精确量距,考虑两个观测点安装在同一个强制归心观测墩上,边长约为10~15cm,两点之间距离在事先安装好中心螺旋后可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由于游标卡尺丈量精度可达±0.2mm,因此可认为主副点间长度值没有误差。

3.png

(主辅点菱形导线法)

主辅点四边形导线法

在地下控制支导线基础上每4点组成四边形,相邻主辅点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4.png

(主辅点四边形导线法)

环形导线法

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布设成环形导线,导线点采用强制归心装置,安装在地下地铁隧道侧壁,保持离开侧壁一段距离,一般约0.5~0.7m,以保证视线离开侧壁约在0.5m以上,减少旁折光的影响,导线所有角度距离采用Ⅰ级全站仪观测。

5.png

(环形导线法)

基本双导线

通过这种布网方式使两条导线形成公共点或者公共边,构成检核条件。随导线长度的延伸,两条导线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再次相交或重合,创造出新的检核条件。

6.png

(基本双导线)

采用双导线网布设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由于具备了检核条件,测量粗差可以及早发现并消除。
通过精度评定,控制网精度不足时可以采用增加观测测回数、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或改善洞内观测条件等方法重测。

但如果发现测量的数据不能闭合时,不能快速准确的确定哪个控制点出现了问题,只能对双导线网进行重测,不仅加大测量作业的工作量,也对隧道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7.png

线性交叉导线网

采用线性交叉导线网布设,使每个新布设的控制点都有足够的检核条件。

当方向数为2个时,采用左右角观测法;当方向数为3或超过3个时,采用全圆观测法。

边长测量要进行对边测量,并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从图中可以看出,每次新增控制点为一组对称点,每点通过不同的控制点可计算出两组坐标数据互相检核,最后还可以通过两点间的间距再次检核。

8.png

(线性交叉)

虚拟双导线

在进行长大隧道工程控制测量过程中,首先按最有利的测量条件选埋一条传统支导线,对传统支导线预先在内业虚构一条支导线与之组合,按双导线组网规则构建一条虚拟双导线,然后严格按构建的虚拟双导线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外业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

9.png

(虚拟双导线)

虚拟双导线一实一虚成对导线点,本身就是同一个控制点点位,对虚拟双导线的观测,实际是对同一支导线进行独立的多余观测,在测量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测量误差,使原本重合的一实一虚导线点一分为二不再重合,并按组网方案形成闭合环,得到等同于传统双导线精度的结果。

最后通过将支导线点及其对应的虚拟导线点坐标成果取加权平均值又将其合二为一,在传统双导线基础上又一次提高了导线精度和可靠性。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工程地下控制测量有哪些导线布设形式?点击学习!
https://m.gc5.com/chgc/chlw/1044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