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特别是山丘地区,地形复杂,农民居住分散,很多地区缺乏水源或取水困难,地表水或地下水含氟、砷、铁、锰等超标。饮水安全是广大群众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事关农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工程,而实现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起和长受益的发展目标,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1.工程概况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1个产业园。人口36.5万,其中农村人口31.05万,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县。2005年霍山县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多年来,共实施了135处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有97家,管理人员104人,年供水总量638万t,已解决农村群众及学校师生223.1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主要建管模式霍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一直紧紧围绕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四项指标而组织设计。主要以县城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乡镇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三种建设类型。工程管理可以分为专管、群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自管四种管理模式。
二、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霍山县农村供水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小型分散、用水户经济承受能力弱的特点,运行管理中出现较多问题。1.主体责任不明确工程建后移交,产权不明晰,管理组织未明确,职责未落实。有些运行管理单位未及时办理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证照过期未续延,运行管理单位经营的合法性受到质疑。2.入户率低工程主要完成主管网或水表以上支管网的建设任务,水表以下入户管材及安装费由水厂向开户人收取约1000元以上,初装费用高。水资源丰富的山区群众仍将清洁的山间溪水等同于安全的饮用水,安全用水意识低,不愿使用建好的自来水,导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远大于实际供水规模。有些新建水厂入户率不足30%,工程效益难以正常发挥。3.水质安全保障不高以乡镇和单村为主的小型水厂建设标准低,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水源受农田农药、人畜养殖、生活污水等二次污染的影响较大,消毒检测设备配备不足。监测人员能力有限,水质安全得不到有效监督和检测。4.运行成本高霍山县日供水能力在200t以上的水厂仅有21座,多数水厂属200t以下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建后交付属地政府管理。由于群众吃“天然水”“大锅水”的思想难转变,用水不缴费的行为时常发生。有的集中供水工程存在有人用水、无人管水、极度浪费源水的现象;大部分供水工程水价为1.2元/t,不到实际运行成本的2/3,经济亏损水厂占70%以上;节后外出务工的多,造成平日用水量少;部分水厂管网老化失修,设备陈旧,管理经费未落实。而良好的工程运转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撑,一旦经营者财务收支难以平衡,运行费用难以保障,势必影响供水单位的正常运行。5.供水设施老化失修由于一部分水厂已运行多年,随着供水范围不断增大,受益人口不断增多,存在水压不稳、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如洛阳河村、东石门村的群众申请接水入户,而水厂供水设备陈旧,无法延伸供水。永康桥美好乡村长年受管网老化“跑、冒、滴、漏”及水压低的影响,二楼以上无法保证居民的正常用水。6.政策执行有待提高霍山县的偏远地区因人口不集中,还有不少的村庄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群众意见大。已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乡村,因惠及百姓的有关政策宣传不到位,运行管理办法因部门监管弱,执行不均衡,造成供水矛盾多、群众困惑多、用水纠纷多,影响主管部门及行业部门的整体形象。
三、对策运用
1.建立良性运行机制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县级主管、乡镇直管、村级运管为辅,以用水户协会管理为主的特点,霍山县把群众放在工程建后管理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用水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用水户参与到工程的运行管理中来。新建水厂由村组织各村民组召开代表大会,推选3~7名用水户代表,组成用水户管理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和民约,落实1~2名人员作为水厂运行的专管人员。特别是在水价制定过程中,注重群众的意见,科学合理定价,规范运营行为。2.加大饮水安全宣传通过对“五保户”“特困户”水费免收政策的执行,增加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和倾斜,体现运行单位的社会公益性;严格遵照分表以下入户费不得超过300元的文件规定,规范入户安装程序;加大安全饮水知识宣传,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入户率稳步增长。3.组建水质监测中心随着经济发展,废水入河易造成水质含铁、锰、砷指标高,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6年成立“霍山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中心”。该中心配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各种检测仪器,并配有通过安徽省水利部门培训的专职检测人员4名。开展了一系列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常规42项指标的监督和检测。随着水质监测中心的建成,霍山县已构建了完备的水质监管体系,并为运行管理单位提供可靠的水质安全技术支撑。4.落实资金扶持政策霍山县于2009年10月在安徽省率先出台了《霍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霍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财政补助资金和“一事一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细则》。办法规定,正常运行维护费用从水费中支出,自然灾害等重大损坏修复费用由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解决。在市县级最早设立了长效的运行管理专项资金,实现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新建水厂免征契税、房产税、增值税;严格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简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手续;扩大管网延伸工程的建设,增加受益户。通过政策及资金的扶持,运行单位收入增加了,管理费用及运行成本降低了。5.加大改造力度按照《霍山县2016~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安排,计划用3年时间解决新增农村饮水受益人口5.6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供水能力21695m3/d。并对已建成运行的老化失修水厂进行改造提升;对未通自来水的贫困村要全部通水入户,加大对小型单村供水工程的联村并网,增加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增大水费收入,降低运行成本,促进良性运行。到2018年底,力争农村人口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6.加强运行管理(1)建立机构霍山县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作为专管机构,加强对运行管理单位的监督管理、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2)目标考核对各运行单位的年底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兑现财政以奖定补资金,霍山县财政按每年5元/人的标准补助运行管护经费,并将该项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3)落实政策继续落实好国家各项优惠方针政策。(4)建立档案境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和用水户信息档案统一建档立卡。(5)规范水价由县级直管的运行单位供水水价按城市自来水的水价,并免收城市排污费;乡镇直管的采取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收费,水价在1.2~1.5元之间,定价由物价局组织价格听证确定;村级管理和协会管理的采取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办法收费,水价分别由用水户代表大会或协会成员大会讨论决定,水价在0.8~1.2元之间。用水群众参与定价,明白消费。
四、结语
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好工程,使农村群众长期得实惠,才是保障饮水安全最终目的。工程建设是短期的,而工程运行管理是长期的,加强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履行部门职责,互相协助,才能实现霍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摘要: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该文总结了2006年以来肥西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经验,分析了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肥西县;农村饮水;运行管理;农村饮水安全
肥西县位于合肥市西南部,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南有丰乐河、北有派河、东临巢湖、西有淠史杭总干渠来水。多年平均降水量980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2mm,但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其中6—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受地形限制,集中降水多随季节性河流外流,地面径流利用率较低。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肥西县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通过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益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所实施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效
2005年前后,肥西县全面开展农村饮水解困建设,2006年由饮水困难建设进入到饮水安全建设。其中:2006—2010年饮水安全工程,全县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2.68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县解决30.3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肥西县通过近年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使饮水不安全地区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随着饮水水质的改善,受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标准和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肥西县将继续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使肥西县农村供水范围达到全覆盖的目的。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多年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如下:1.1建立领导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县政府批准成立了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由发改委、水务、财政、卫生、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为具体办事机构,并配备了专门的办事人员。1.2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实行考核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肥西县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乡镇,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市民生办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推动了工作进程。1.3按照下达计划,严格项目审批根据省发改委、水利厅下达的年度计划和规划报告,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由市水务局、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联合组成专家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由县发改委审批。1.4推行项目“六制”,加强建设管理为贯彻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管理,肥西县大力推行“六制”,投资较大的规模水厂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水利部推荐的产品目录中采取集中采购管材和设备,同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了工程监理单位。为确保项目资金专项使用,特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专户,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纳入专户,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由财政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1.5积极建章立制,注重运行管护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走“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工程建设后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办公室指导根据其工程特点具体制定管理制度或乡规民约。在工程实施中,始终把供水工程水源的可靠性、安全性作为项目第一要素来考虑,从水源调查、选点、水质化验等方面作了大量前期工作,保证了工程所在地水量、水质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为确保已建工程的供水安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饮水水源地显要的地方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划定保护范围,实施水源涵养林保护、严禁家畜进入保护区以及严禁在保护区从事对水源有污染影响的一切人为活动等,特别是对较大规模的水厂,将水源保护区的上游、下游的四址位置进行了明确。县卫生部门对集中供水的水厂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饮水安全。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松散吴振宇等通过调查得出,安徽省农村自来水管理主体不明确、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水厂建设时缺少统一规划和平时缺乏有效监管[1]。肥西县也存在类似问题。水务局组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建设部门负责水厂的日常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源监测;卫生部门负责水厂水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物价部门负责制定管网配套费和水费的价格指导政策;入户安装和管理由乡镇和水厂共同推动。五个部门和一个政府(当地乡镇政府)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上均负有职责,但都各管一块或一个环节,管理上较为松散,遇事易相互推诿,不利于安全饮水的有效管理。2.2后期管护难重建轻管是农村饮用水工程不能持续发展的直接原因所在[2]。受投资限制,绝大多数规模水厂没有配备水质检测设备、自动加药消毒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设施不全,难以保证工程稳定运行和良性发展;部分水厂供水机电设备带病运转,给水质安全和水量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信息化监控、调度、处置等设施不全,将导致出现紧急情况时难以及时科学处置。管道管护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因农村自然郢相对分散,管线一般较长,且位置较为偏僻,出现破损难以及时发现,且维修较费时;另一方面,原来部分采用UPVC材质的管网经多年运行,已自然老化,造成管网破损、渗漏严重,需对部分管材更新改造。2.3入户率不高入户率偏低的本质是利益问题,一方面是农村用户在基于选择传统饮用水和自来水的成本核算问题,另一方面是水厂盈利来源主要是开户费的问题。2015年以前,自来水开户费为900~1100元,但由于很多农民收入不是特别高,不愿安装自来水,宁愿选择免费的不安全水[3]。目前水厂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项:一是水费,二是开户费,三是政府和部门的补贴。由于农村用水量少水价低,水费所占份额较少,而水厂投入的供水成本和维护费用较大,政府和部门的补贴少,这两项收入难以保证水厂的运行,这就造成水厂发展农村用户积极性不高,把开户费当成维持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支撑。2015年以后,开户费下调至300元,农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水厂在开户费上的盈利空间已大幅萎缩,入户积极性不高,存在抵触情绪、出工不出力等现象[1]。2.4缺少行业标准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参照水利、市政等部门建设标准,许多建设内容找不到依据,造成项目管理困难。比如,竣工图的编制,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存在比例尺不明确、上图要素缺失、水的流向不准确、参照物不明显、图纸与实地不符等现象,造成工程量核实及后续工程管护困难。
3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不是简单地解决农民吃水困难的问题,而是使农村居民要和城镇居民一样能够及时、方便的喝上健康安全的水,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4]。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水厂、用户的共同努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健康、良性发展。3.1成立统管机构,促进农村安全饮水健康、良性运行县政府组建一个农村自来水专管机构或明确一个部门统管农村自来水相关事务,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对全县农村自来水实行统一管理,从水源地开始一直到用户的水龙头。设立水源地保护公示制度和专人巡查制度,制定防冻、防洪、防毒等防灾措施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水厂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监测报送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5],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和水厂维修队伍管道损坏抢修演练。对破坏或影响安全饮水工程的行为,行使《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赋予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加强惩处力度,保障安全饮水工程健康、良性运行。3.2优化工程布局,加强效率建设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远期目标是全县农村居民自来水全覆盖。实行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安全饮水工程进行水厂建设、管网延伸,而目前工程的特点是实施面广、沟通协调难度大,比如花岗镇、官亭镇连续几年都有工程实施,造成人力资本增大,工作效率偏低。为了达到自来水全覆盖的远期目标,必须优化工程布局,以乡镇或某一水厂覆盖范围为单位进行工程集中建设,考虑到资金和人员力量因素的影响,每年可以选择一个单位进行建设,避免沟通协调中人力资本的重复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建一片、成一片”的效果。3.3加大饮水安全宣传,鼓励农民参与,树立饮水安全意识县政府应大力宣传饮用自来水的安全与好处,加大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增强农民的用水思想意识,努力提高农民安装自来水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自来水普及率,让农民自觉加入维护水资源和供水设施保护的行动中。农民只有认识到了饮水不安全对自身健康有伤害,才会自觉地注意水源的保护、生活污水的正确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等[6]。3.4加强水厂管理,加大管护资金投入水厂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水厂经营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否健康运行。因此,政府应加强水厂管理,确保水量供应充足和水质达标,引导水厂经营者转变经营理念,由开户费作为水厂盈利的主要来源逐步转变为水费成为水厂盈利的主要来源,这才是安全饮水工程健康运行的标志。考虑到目前正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关键时期,要改变“重建轻管”的工作思路,今后要加大管护资金的投入,并积极争取市级财政的补助,保障广大农村居民长期用上安全便捷的自来水。3.5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图和管网路线图编制规范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因图纸编制的不规范,给工程验收、日常维护及处理断水、漏水事故带来了种种不便,如参照物不明显造成管线位置难以确定、闸阀位置及管控范围不清楚等。因此,制定相关图纸编制规范十分必要。图纸以树状图为主,上图要素包含比例尺、指北针、管线布置、管径大小、水流流向、参照物等。窨井、闸阀、弯头、变径等应标注清楚,确保按图能准确找到位置。管线应用实线标注,管径越大,线宽越粗。
4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但要抓好建设,更要注重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期健康运行,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喝上便捷安全的自来水。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PPP模式风险分配路径,构建了一套多维度工程融资风险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东部某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例,运用D-S理论予以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基于PPP模式构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科学性较强,而针对“融资风险点”,项目参与方应加强沟通、严格管理,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PPP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评价
引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国家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了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已投入预算达1700亿元,其中2/3由中央投资,剩余1/3的建设资金由各级地方政府配套,然而,这一数字对于尚不宽裕的地方财政来说,压力巨大。2016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财政重点对贫困地区予以适当补助。可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准公共产品”,在保障农村饮用水供给方面面临着投资资金不足的难题。PPP模式是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一种合作形式,通过引入私营部门掌握的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一方面具有一次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等优势,另一方面也使工程承担着额外的“关系风险”。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相继采用这种融资模式,鼓励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主体,拓展农村饮用水供给的资金融资渠道,已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国家农业水利化的发展[1]。而PPP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融资模式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实?有哪些额外的融资风险点?政府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规范?仍值得学术界加以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分析PPP模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分配路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多维度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东部沿海某省的实例,运用D-S理论予以综合评价,一方面得出该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PPP模式融资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1基于PPP模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分配路径选择
PPP模式旨在加强政府部门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的合作,有效分散风险。而如何对PPP项目融资风险进行合理分散,是项目参与方之间谈判的重要议题。采用PPP方式的建设项目涉及到的参与方较多,包括政府机构、项目公司、贷款人、投资方、承包商、用户等。项目参与方与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PPP融资风险的分配。依据刘新平提出的风险分配理论,本文认为PPP项目融资风险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多承担风险;风险与回报相匹配;承担风险要有上限[2]。根据以上分配思路,本文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分配路径,如图1所示:私营主体主要承担“内部风险”;公共主体主要承担“外部风险”;双方共同承担“关系风险”,其中,“内部风险”指私营主体比较熟悉、容易控制的风险,如开发风险、完工风险和运营风险。私营主体具有建设、运营管理和资金优势,以及承担风险获得相应补偿的积极性,对于有商业价值的融资、建设及管理风险有着更强的控制经验和能力。公共主体影响着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对政治风险、国际风险和商业风险等“外部风险”的应对能力更强。“关系风险”是由项目合作方之间的特质差异而产生的,必须由公共主体和私营主体共同承担及协调风险,这种风险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加大另两种风险。
2基于PPP模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分明,包含的指标数量众多,分为定性及定量两类。而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处理风险评价问题较为成熟的方法,在科研和实践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3-4],它一方面通过整理和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将分散的咨询意见数量化、层次化;另一方面在权重确立上综合考虑定性及定量指标,因此可操作性及科学性较强。根据上述风险分配路径,本文将从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和关系风险3个维度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2)。而针对具体指标,本文参考了张帆等[5-6]的研究成果,选取了17个二级指标。同时,在权重确立上,咨询了水利工程师、风险评估师、农业经济师等,发出权重调查表共20份,有效收回16份,在此基础上借助AHP软件对各层级指标赋权。以“外部风险”指标层各项指标为例,首先构造判断矩阵(表1),将其输入AHP软件,求解得出该层次各项指标的权重;其次,分析矩阵是否符合一致性要求,若不符合则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运算得出,“外部风险”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0.08042,0.09658,0.13019,0.33456,0.12168,0.23657]T,λmax=6.5804,CI=0.1161,因为此矩阵为6阶,所以K=6时,RI=1.24,CR=0.0936<0.1,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述步骤,可以得出基于PPP模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的单层次权重(表2)。
3基于PPP模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评价综合研究
为了验证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2014~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例,借助D-S统计决策软件对该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风险予以综合评价,确定其融资风险水平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为我国其他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项目建设管理提供示范。由于D-S模型运算较为复杂,且对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处理方法各异,本文借助IDS软件简化处理。本文构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风险评价结构模型,准则层指标共3项,指标层指标共17项,兼顾定性及定量指标。对于定性指标,分别设定:优秀(B)、良好(G)、一般(A)、较差(P)和很差(W)5个等级;其分别对应的评价等级效用值:u(W)=0,u(P)=0.25,u(A)=0.50,u(G)=0.75和u(B)=1,而定量指标的设置只需在模型中代入相应变量的最优值和最劣值即可。3.2模型运算在IDS软件中建立好评价模型后,需要输入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及各个指标的评价值(表3、表4),然后按照软件预先设置的参数,得到上层指标的评价分布情况。本文为了减少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查阅了《中国水利统计年鉴》、《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咨询了省水利厅、财政厅等部门专家和相关学者,走访了当地农村居民、投资方等,发出调查问卷20份,有效收回17份。3.3计算分步式评价结果通过IDS软件运算得出该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风险评价分布结果为:U(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很差,0%),(较差,0%),(一般,2.98%),(良好,67.54%),(优秀,29.17%),(未知,0.31%))。由此可见,目前该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风险整体水平为“良好”、“一般”和“优秀”的置信度较小,不存在“较差”或“很差”的情况。而这与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现状较为一致:由于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位优势明显,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密切,融资渠道广泛,且风险水平较低。准则层3项指标的平均效用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外部风险(93%)、关系风险(88%)、内部风险(82%)。可以看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政府大力扶持的“民心”工程,其融资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中的“内部易燃点”更能造成其融资困难,而工程内部问题的产生往往又同政府和私营部门关系处理不当密不可分。指标层各项指标平均效用值较好的有:政府信用风险、完工准时性,项目资金到位率、资金有效性、都几乎接近100%。而权责分配得当性、沟通有效性、私营部门信用风险、后期设计变更率、原材料价格影响等指标的效用值相对较低。这也符合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的现状,其融资风险点较多集中于公共主体和私营主体间的关系处理上。
4结论及政策建议
4.1结论首先,本文在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融资风险分配路径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较高。在指标权重确立上,“关系风险”和“内部风险”所占比重较大,反映了我国政治背景下公益性工程PPP模式融资的特点,其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风险主要来自于工程内部和多方关系处理上;其次,D-S评价模型将定性及定量指标分别考虑,科学性较强,最终得出该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风险等级为“良好”。4.2建议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PPP模式融资的“风险点”,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提高监管水平,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规范地方政府水利投融资平台,培育合格的承贷主体。鉴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准公共性”产品的特性,政府应扶持建立专门的投融资公司作为平台载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支持。(2)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主体,以市场机制规范“双方关系”。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减少行政命令干预,真正以市场机制规范政府和私营主体间的关系[7]。(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PPP模式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政府应当通过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方式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双方进行有效约束,保护双方利益。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分析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也逐渐在各个区域展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建设,其意义是非常远大的,我国作为产粮大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展,当时的建设标准低,而且规模很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村落为单位进行建设,而且有些农村饮水工程到21世纪已经逐渐老化,供水能力持续变弱,现如今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水质已经不符合现代人饮水的健康标准,而且一些农民都是用井水来作为日常用水,取水非常不方便。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国家和政府重点关注的事情,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也不断加强,对于农村用水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如今的农村供水质量大体上可以与城市用水质量持平。但是,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依旧不够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现如今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各个地域的农村建设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村为单位,有的是以屯子为单位,这就导致我国农村供水面积大、供水不集中的状况,使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非常复杂。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起到了有效的调节作用。虽然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在不断加强、完善,但是其完善程度依旧不够,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由于管理不便,使得农村当地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或者是管理特别的松懈,甚至有些过于偏远农村根本就没有真正执行规定的管理制度。而且,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其中的公益性质特别强,这就导致一些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对饮水工程项目不够重视,其服务态度、意识都非常差,在管理的过程中更是一切从简,很多问题都不给予解决或者是拖延解决。1.2农村供水成本偏高造成农村供水成本偏高的因素非常多且复杂。由于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流动人口变化大、农村地理环境、供水工程建设等问题,使得供水工程实际的供水量远远小于最初设计的供水量,很多供水设备空闲,前期投入远远大于实际需求,这就直接导致了运行费用高,进而使得供水成本的增加。据有关部门对我国农村水厂使用率的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的水厂使用率大部分在50%以下,而且低于10%的水厂使用率高达四成,水厂使用率高达80%以上的只有一成。这就很明确的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农村水厂使用率普遍不高,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之初的供水量,水厂使用率非常低。农村普遍电价较城市高,甚至有些地区农村电价与城市商业电价持平,这就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电价非常高昂。由于水厂需要大量的电,而且电也是水厂日常运行中重要的能源,电的成本大约占供水费用的50%左右,甚至有些特殊水厂要求供电量更高,电价直接影响供水厂的运行成本。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不当,对水厂管道的日常维修不彻底,甚至是没有定期检查、维修,这就导致很多农村水厂严重漏水,加大了农村水厂的成本。1.3水厂盈利少,收缴税费相对困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农民,相对于城市,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更是较城市低很多,而且现如今的农民住宅都有井,相对于城市居民对自来水依赖程度低很多,同样自来水的用量也要少很多,而且很多农民不愿意承受自来水带来的经济负担,对于水的安全意识非常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种公益性建设,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往往会把水价定为成本价,甚至还要更低一些。由于农民很长一段时间的日常生活都是依靠井水,井水往往不用缴纳水费,使得农民更不愿意为了日常饮水而出现过多的开销,很多情况下农民不愿意缴纳水费,甚至是有些农民根本就不会用自来水。据调查,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只有吃喝才会使用水厂供水,其他活动都会采用井水或者河水。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实际使用自来水量非常少,水厂很难再其中获得收益。而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很多情况受到政府干预,主观的降低水费,甚至免水费,这就更加增大了水厂收纳水费的困难性,让百姓潜意识里感觉自来水就是一种免费水。而且农村饮水安全宣传不够到位以及服务意识差等因素,很多农民没安全饮水的概念,潜意识里认为水只要清澈就好;再有就是农村水厂服务意识差,有些时候供水出现问题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或者是维修较慢,使得农民因服务问题对安全供水有一定意见,甚至是放弃自来水。1.4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缺乏人才的支持由于我国农村众多,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量非常大,而且到现如今依旧在建设,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而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都是建设在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物质条件是无法与城市相比的,而且工资待遇比较低,也是难以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费非常有限,这就限制了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难点在于农村居民过于分散,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需要供水厂、当地政府以及当地居民共同完善。2.1.1供水厂供水厂应该在运营过程中保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让农村居民真正看到水厂的努力成果;供水厂要加大管理制度,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尽量减免,引进先进技术降低供水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及服务意识,对于供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2.1.2当地政府政府应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监管力度,正确落实监管责任,对供水厂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完善水厂运行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加强对供水厂的引导作用以及自律作用。加大安全用水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的意识。2.1.3农村居民应配合政府实施的工作,对于国家给予的福利要积极接受,对于政府宣传的内容勇于学习,提高自身饮水的安全意识,对于水厂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并提出一些有效意见和建议。2.2加强对供水厂的支持力度,减少供水成本政府应该针对农民经济问题降低一定的水电费以及供水厂的工程税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常运行中的电费进行一定的降低或者免除等相关政策,对于一些非常偏远的农村除了减免电费,同时还要加强政策优惠制度,适当给予补贴,保证供水厂的日常运用。在供水过程中,加强水厂的使用率,遵循“少浪费、高效率”的原则,扩大水厂供水范围,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有效减少供水成本,加强供水厂的经济效益。2.3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人才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供水厂共同的努力才能进一步完善,供水厂应该进行内部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知识层面以及管理水平,加强供水厂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政府应该在社会中广泛招募人才,加强供水厂管理人才的福利待遇,无论是薪资或者日常待遇都要做到足够吸引人才;而且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趋势,提供爱心责任岗位制度,把饮水安全工程的福利性、责任性充分进行宣传。
3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让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更是需要政府、供水厂、居民的三方力量,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加大政府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建设是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及建议
梁平县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些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及场镇人民生活状况。经统计,到2014年底为止,全县共建成各类人畜饮水工程15079处,其中:20m3/d以上集中供水工程97处,20m3/d以下集中供水工程418处,分散式工程14564处。累计解决了城乡居民66.5万人和126所农村学校3.46万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简单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对工程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已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困难,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1)供水成本高,亏损大,水价过低,不能适应乡镇供水的发展。当前农村供水特别是村级供水工程,不仅供区范围广、用户分散、管线长、用水量小,而且管网漏损率大,个别群众在旱时破坏主管网用自来水灌溉农田。农村居民外出误工人员多,在家留守人员少,不少村民将自来水作为备用水源,且受传统消费意识的影响,用水量小,造成管道中的自来水流速慢,有的地方甚至形成盲管,致使自来水在管中停滞时间过长而自然变质,影响饮水安全。目前,农村供水水价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农民用水观念的影响,现行接受的水价远远低于完全成本价,大大偏离了“供水价格=成本+合理利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由此造成供水企业无积累、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抗风险能力弱、自我更新改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低,阻碍了供水事业的正常发展。(2)点多面广,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困难从2004年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以来,已经建成大大小小管道6800余公里,农村供水管网遍布全县33个乡镇(街道),遍布山涧、平坝、丘陵,穿越高山、农田、院坝、公路、铁路、天然气、光缆等设施。点多面广,管道发生问题频繁,维修量大,维修十分困难。由于水价低、收入少、成本高、亏损大,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农村人饮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特别是村级集中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水质日常检测设备,各乡镇的场镇及村级水厂均未能按岗位需要配置供水人员,不能适应供水管理需要,供水水质难以长期保持,农村人饮安全供水工程长期正常运转缺乏经费保障。2、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潜在隐患部分场镇供水管网中的金属材质供水管道,由于使用年限长,管材锈蚀,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也将影响供水质量。村级独立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级独立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这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极不适应。加上管理人员少,责任心不强,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制水不规范,又不具备9项水质指标自检能力建设条件,供水管理缺乏应有的监督监管,供水水质令人堪忧,供水安全缺乏保障。3、高峰时段供水压力大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影响,冬旱往往导致水源干涸。原来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有限,加上最早的供水工程建设时间已达10年以上,管道老化。且每逢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大量农民工返乡,用水高峰时段的需水量是平时的几倍,造成供水压力或水量严重不足,群众意见较大。4、少数村民对供水设施保护意识不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道,往往分布乡村田土之间。每遇干旱耕种之时,少数村民不惜使用或者损毁供水管道,用供水管道的水直接灌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村民无法用水。
二、建议
1、加大工程运行维护基金投入,是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的良性运行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基本保证。2、定期组织水厂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的相关技术,能熟练地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队伍。3、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4、当地镇府要承担起教育当地村民的责任,让他们知道“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为进步规范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保障供水工程的长期效益,工程所在乡镇政府应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