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安全论文
  3. 内容

安全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安全工程人才的支撑,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安全工程教育,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此,文章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对学校、教育制度和学生自身提出了多项建议,从当前安全工程教育实践出发,提出“新工科”的内在特质,并对推进安全工程教育创新需要解决的当前和长远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工科;安全工程;学生质量;教学模式

新工科建设具有多学科交融、参与主体多、反映时代特征和涉及面广等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该专业涉及区域遍布煤炭、石油、海洋、机械等行业,并根据不同行业需求,产生了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分支,不同的分支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学科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关键。因此,为响应“新工科”建设,文章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这对于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及要求。安全工程专业整体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安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安全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具有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毕业要求。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及安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安全技术工程设计、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参加认识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等企业实践学习,积极参与爱心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熟练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和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秉承“惟真求新”的校训,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做到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2)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满足日常办公的需求;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具备快速高效的查询资料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够阅读和理解外文文献资料等;充分掌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生产的专业技能等。(3)具备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和进行设计、开发与研究能力,熟悉国家安全工程专业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参与实习及社会实践,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并能够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安全工程解决方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能有效地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勇敢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兴趣。现阶段大学教育过于宽松,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如果缺乏引导,极易导致学生迷失自我,对自己产生质怀疑。本科阶段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创新力,这恰恰是现阶段本科教育最为缺乏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和宽松的考试制度,无法真正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更无法在本科阶段培养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实践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由校园走向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无法形成充分的认识和理解。2.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制度不完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起步较晚,本科生的教育往往是由研究生导师和讲师负责,繁重的科研压力使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对本科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指导。而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与实际紧密结合,一系列的实验、现场实习必不可少。由于学校对本科生的科研经费投入较少,一些必要的认识实习多以教学视频的形式进行,无法让学生真正直观地认识到安全工程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资源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学习氛围的薄弱,创新能力下降,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3.高等院校培养方式及方案不完善。随着国家和社会整体安全意识的提高、就业市场需求的改变以及安全工程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安全人才的需求,但研究生课程中有关通用方法论、工业卫生等课程开设较少,学生对综合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如地震、矿难等)的应对能力不足。我国安全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事故,研究内容是如何预防事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侧重工程背景课程和工程安全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某一特定行业复杂工程的能力,设置安全科学方法论课程,医学、心理学类课程较少,培养方案的设置并不完善,并且大多学生其实并不知道如何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对科研的认知不足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学生质量难以提升。

三、新工科建设阶段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绘制安全工程专业改革建议图,如图1所示:1新工科建设阶段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建议1.增加开放性,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开放与发展的新工科建设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它强调向行业甚至国际社会开放的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科开放、各类教育资源开放以及课程开放,通过改变教学体系、考核制度等对学生的单向管理模式,来促进管理服务的开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循环流动的正反馈机制。专业“围栏”的开放是未来阶段的重要突破口,创立以课程体系组合为基础的新工科人才培育模式将是重点关注的地方。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安全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加强实践性,增加校企合作教学。新工科理念对传统工科提出新的要求,但新老工科一脉相承,不论是新型工科还是传统工科都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主的理念和原则。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建立兼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启发式思维教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在新工科建设中增加校企合作,学生既要从学校中学得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接受具有实践工程背景的教师和业内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不仅要在学校教师和实验室中了解原理,也要在现场实习实践中学会应用。启发式创新思维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想法具有实践可行性。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通过认识实习了解企业生产工艺与设备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基本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实习主要是熟悉安全生产工艺流程,掌握部分生产设备的安全技术等。学校应探索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就业”相衔接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将书本中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岗位。3.与时俱进,更新工程教育思想观念。近几年,我国在工程教育上取得的成就令全世界瞩目,新工科建设可以借鉴世界先进工程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创造属于中国的工程教育新思路新理念,保证工程教育继续勇往直前。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中的智能化、网络化等,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工程教育业必须与信息化相适应,更新思维方式,改造传统体系,创造符合实际情况、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教育模式,形成具有信息化、多元化的工程教育,实现从基础教育、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的转变。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工科的时代潮流下,“新”和“老”永远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新”方面并不是一劳永逸,而“老”方面也绝非是一成不变。安全工程新工科建设要想保持“新”机,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改变,通过建立健全课程与教材的更新机制,确保前沿科技手段与安全工程相关知识进入课堂,使得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与时代性。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材模式对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制约性,因此,需要进行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来促进安全工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4.改善教学制度,完善培养方案。繁重的科研压力使教师无暇顾及课程之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制度,将科研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建立“研究生指导机制”。加强对本科生实习的经费资助,通过实践更好地认识世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明确本学科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全国高校教师数量增长两倍以上,绝大多数的年轻博士毕业后走上讲台成为教师,有从事工程实践经历的工科专业教师仅占据小部分,在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等方面极易脱节。因此,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学校采取联合企业让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年轻教师去工程实践一线进行锻炼等多种方式,逐渐提高具有工程经验或经历的教师比例;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养,积极了解工程的最新研究现状,掌握安全学科的发展特点、规律与趋势,培养高质量的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业的重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安全行业人员的主要组成力量,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倡导因需施教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曲方,袁昌明,郑颖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9):41-43.

[2]吴穹.中国安全专业教育的现状及拓展方向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61-65.

[3]刘明伟,陈联,曾红元.加强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3):101-104.

[4]吴祥,程五一,王安生.“通用型”安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探讨[J].安全,2014,(8):66-67.

[5]邬长城,谭朝阳,王桂赟.高校化工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探讨[J].广州化工,2013,41(12):246-247.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安全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议
https://m.gc5.com/gcaq/aqwz/1038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