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监理论文
  3. 内容

新常态下,工程监理行业的转型策略

简要地说,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中国经济呈现的新常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工程监理行业的那些新常态

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监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冲击。那么,工程监理行业又有哪些新常态呢?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以下6大特征:

一、政府投资类的工程项目日少,非政府投资类的工程项目渐增,且不再强制实行监理制度

2014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决定调整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发包方式,试行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招标发包。分类指导不同投资类型的工程项目监理服务模式,调整强制监理工程范围,制定建设单位自主决策选择监理或其他管理模式的政策措施。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二、工程项目专业服务价格全面放开,取消政府指导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已成定式

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监理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1000万元以下的实行市场调节价;2014年7月10日,又决定政府投资项目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放开非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理服务价格,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2015年2月11日,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全面放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工程勘察设计费、招标代理费、工程监理费、环境影响咨询费等服务价格,全面实行市场调节价。

三、建设工程专业类别固化,企业从业资质分类过多、注册执业人员资格分割过细的状态不会因缩减而改变

原建设部2007年6月26日发布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中明确建设工程领域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等14个专业工程、68个专业类别。2014年9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将14个工程类别缩减为9个。

国务院积极简政放权,先后取消了200多项职业资格,涉及咨询工程师、公路试验检测工程师、水利监理工程师等。随后,相应监理行业协会又发文称并不是取消,而是由准入类改为水平评价类,也就是说,相近专业的和不相近专业的12个“资格师”(注册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设备监理师、招标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还将长期分割。

四、工程监理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报价越来越低,监理工作同质化现象越来越重

2008年,为缓解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元投资拉动的刺激政策,随之新增了许多监理企业和一线监理人员,2012年拉动刺激政策结束后进入消化期,过剩的产能和“僵尸”企业没有被淘汰。

在“以最低投标报价为基准价”的招标条件逼迫下,监理企业“拄着拐杖打自己的腿”,投标报价一路走低。同时,监理工作同质化现象严重,要么大而不全,要么专而不精。

五、国有监理企业没有完全“走出去”,会继续挤占中小型监理企业的市场份额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务实的国际规则的引领者。亚投行、互联互通、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投资银行等一系列决策的实施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投资脚步已经迈向国际,开始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引领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然而,工程设计、施工企业随着工程建设(投资)集团走出去了,监理企业却没有走出去多少。

六、工程质量安全环保问责追责力度日增,监理工程师考试、注册、继续教育将会持续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在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2014年8月以来,住建部先后发布《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办法,将工程质量治理上升到国家层面,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2014年1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工程建设底线意识、红线意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配套出台了相关制度。

监理工程师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2015年7月3日,水利部决定取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质量检测员的注册管理。2015年7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监理行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监理的定位、权利和责任,调整监理考试报名条件和注册有效期限,拟将注册监理工程师分为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和二级注册监理工程师。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以58号文件出台《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决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由中国建设监理协会负责,改为申请人按照继续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可参加用人企业组织的培训,也可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培训。

怎么理解工程监理企业的转型

所谓工程监理转型,笔者认为包括三种情形:整个工程监理行业的转型以及监理企业的转型、监理工程师的转型。整个监理行业的转型是个大课题,应对国家新政的、现实的转型方案就是缩减监理资质和资格的设置数量。而最彻底的转型方案,就是重新定位:

一是“归零式逆转”,即监理由投标竞争的企业转向政府质量安全监督局中的执法大队(如环保系统、食品药品系统),真正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的社会责任、政府责任。试想,一个企业性质的监理公司通过市场竞争中标后,凭借“企业行为”如何去监督政府序列中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和以赢利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

二是“归零式还原”,即将中国式的工程监理还原为国际咨询工程师系列的工程咨询,只向雇主提出建议而不监督过程和结果。咨询工程师实行个人执业制或合伙执业制,基于能力的选择,由雇主聘用后付费。

工程监理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首先,从国家大政方针看转型的必要性。可以预测,不论怎样重新定位,工程监理行业暂时都不可能“归零式逆转或还原”,经营转型是必经之路。

其次,从监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来看转型的必要性。据2014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7279个监理企业参与统计,其中,国有企业608个、有限责任公司3660个、私营企业2144个;监理企业全年营业收入2221.08亿元,其中,工程监理收入963.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3.4%,工程勘察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及其他业务收入1257.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6.6%;工程监理收入超过亿元的监理企业有172个,占7279个监理企业的2.4%。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监理企业数量很少,监理业务收入只占企业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

再次,从监理企业外部市场依附性来看转型的必要性。笔者试用“皮与毛、鱼与水、瓶与盖”的三个“关系说”分析如下:

1、是国家投资政策与工程监理行业的产业关系,即“皮毛关系说”。如果把国家的投资政策比做“皮”,工程监理行业无疑就是“毛”。一般的,皮需要毛来防御、装饰,毛需要皮来寻找位置、体现价值。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皮面在缩减,众毛无所附。

2、是工程投资人与监理企业的生存关系,即“鱼水关系说”。如果把监理企业或者监理工程师比做“鱼”,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人无疑就是“水”。不难理解的是:有(活)鱼的地方一定有水,但是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有鱼;小鱼从小河游向大河,成为大鱼的可能性极大,而大鱼面临即将干涸的水源地却不逃生,生存的可能性就极小。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国家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实施适度的投资战略,定向投资高铁、水利、脱贫工程,适宜于“鱼”生存的“水面”越来越少。

3、是工程监理市场与监理企业数量的匹配关系,即“瓶盖关系说”。如果把监理市场比做“酒瓶”,把监理企业比做“盖”,那么,“八个酒瓶七个盖”时,盖就有用武之地;如果是“七个酒瓶八个盖”,至少有一个盖缺乏生存的空间。这时,如果再喝空或破碎一两个酒瓶子呢,那就意味着更多的“酒瓶盖”要另找寻出路。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是“酒瓶”少而“盖”多,盖找不到酒瓶,只有转型,是找坛子、大缸还是找塑料桶、铁桶?此时,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酒瓶”之盖,其“资质”适应坛之盖乎,“资格”适应缸之盖乎,“业绩”满足塑料桶之丝口乎,“能力”满足铁桶之螺纹乎?这中间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变革,存在着多种门槛限制和障碍。

工程监理企业转型方式“三说”

有人问政府:“监理这群羊到底被赶到哪里去”?笔者在此提出监理企业转型方式三说,即“从锻铁到炼钢”说、“从种草到养牛到产奶制品”说和“监理+X”说。

“从锻铁到炼钢”说。根据辞海的解释,“锻”是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铁,即从铁矿石经过“锻”来实现,锻铁的含碳量精度是2%~4.3%。而钢,是由铁精加工“炼”出来的,“炼”是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炼钢的含碳量精度要求是0.03%~2%。可见,由锻铁上升到炼钢,不仅仅是工艺上的突破,还有精度上的突破。企业转型,是一个持续而渐进的过程,“锻铁”好似粗放式经营,“炼钢”恰似精细化运作、精确化管理,是追求“专而精”的必然之路,以满足投资人的高端服务需求、增值服务需求。

“从种草到养牛到加工奶制品”说。身处大草原的牧民,可以单纯的种草并维护草原的茂盛,供养牛人来放牧并收取费用;也可以自己一边种草一边养牛,甚至一边挤牛奶进而加工成奶制品创收。种草就是经营的原始状态,是温饱的基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应延伸经营业务链条,发展长线业务、高附加值的业务,就好比是“养牛”和“加工奶制品”。

“监理+X”说。现在高考实行“3+X模式”,国家发展经济提倡“互联网+”,监理企业的转型不妨实施“1+X”、“1+Y”、“0+Z”模式。这里的“1”是指“监理业务”,“1+X”模式即实施监理主业内的转型,从事监理业务的同时开展与监理资质相近的业务,如工程勘察设计、设计咨询、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中的一项或几项业务;“1+Y”模式即实施监理主业外的转型,从事监理业务的同时开展与监理资质不相关的业务,如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餐饮、食品加工、蔬菜种植等。

湖南一家监理公司,集资成立了个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绿色食品和特色小菜,在首届特色小吃节上获得认可,销路很好;“1+X+Y”模式,山东淄博有家甲级监理公司一边开展监理、勘察设计、咨询业务,一边承包山岭,经营酒店,承接会议,开发旅游,效益可观;“0+X”、“0+Y”和“0+X+Y”模式即断崖式转型,监理人员自我分流,监理公司抛弃监理业务,或投资BOT、BT工程,或参股水泥厂,或建设商混拌和站,或开发荒地种植林果等。华东某沿海城市的一家甲级监理公司转向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并开发混凝土减水剂、租用盐田晒盐,改善了员工福利。

从不同分类谈转型策略

工程监理企业的分类“新三法”

监理教科书介绍了监理企业的不同分类方法与分类结果,笔者从有利于探讨监理企业转型的角度,重新划分如下:

从是否持有监理资质之外的N种从业资质划分。即“监理+N”类资质的监理企业(这里的N是指勘察设计、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试验检测等从业资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划分为单一资质监理企业、多种资质的监理企业、综合资质的监理企业三类:当N=0时,即“监理+0”类资质的监理企业,属于单一资质的监理企业或称纯监理企业;当1≤N≤3时,可以定义为多种资质的监理企业,介于综合资质监理企业和单一资质监理企业之间,包括监理资质在内可能持有双甲、三甲、四甲资质;当N≥4时,属于综合资质的监理企业。住建部《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规定,综合资质监理企业是指持有包括甲级监理资质在内的5个及其以上的甲级资质企业。

从监理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划分。从注册证书中表明的监理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划分,基本上分为三类:依靠国家部委的工程局、建投集团、设计科研院、(大学)院校、学会协会设立的国字号、京字号的监理企业;依靠省级工程主管部门及其工程局、建投集团、设计科研院、省级学会协会设立的省一级监理企业;依靠地市一级工程主管局及其建投集团、设计院设立的地市一级监理企业。

从监理企业的改制情况划分。从监理人员是否全部买断原有国有资产划分,可以分为两类:监理人员全部买断原有国有资产,彻底改制的民营监理企业;监理人员部分买断原有国有资产,没有彻底改制的民营监理企业。这两类监理企业,没有真正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属中小企业局管辖,国资委也不管理。

不同类型工程监理企业的转型策略

持有综合资质的监理企业。特别是国有监理企业,在监理工作“一枝独秀”的同时,不但自己要华丽转身,还应做行业转型的“领头雁”。一是转类型,即实施“监理+X”战略,全面的开展综合业务,为投资人提供“全过程”服务,包括立项工可、勘察设计、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试验检测;二是转方向,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向集成型企业转型,盯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紧跟国家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实施从“种草到养牛到加工奶制品”的转型,以国际咨询市场为主,腾出国内市场这块“蛋糕”给中小型监理企业。

持有多资质的监理企业。对于持有多资质的监理企业,应集中人才、业绩优势干好监理主业的同时实施转型。一是转类型,如单项或多项的勘察设计、设计咨询、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试验检测业务;二是转方向,如项目管理,或新增资质,向综合资质监理企业迈进。

持有单一甲级监理资质的企业和民营监理企业、地市一级的监理企业。必须向着专业化发展,把监理工作“做专、做精、做特、做新”,为业主开展“深度监理”提供服务,如深基坑、特长隧道、特大桥梁、地铁轻轨等专项监理;为投资人提供“创新增值服务”,如搞好工程变更、费用索赔的预防、审批,再如编写竣工工程使用维修书册、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开展工程预防性养护、加固维修等后续工作。特别是持有一个、两个或三个甲级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甲级”资质再多,也只是工程监理专业的企业,要想从吃饱到吃好,必须增资质,既要实施“从锻铁到炼钢”的转型,又要实施从“种草到养牛到加工奶制品”的转型。

持有乙、丙级资质和事务所资质的监理企业。必须避免监理工作同质化现象,立足专业,把监理工作“做专、做精”。首先要取得业绩,为资质升级而工作;其次要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与高资质的监理企业合作或合并,由山泉水汇成小溪水,继而进入小河、大河、大海,让那一滴水永见太阳之光。

拥有国字号、京字号、省字号的监理企业。首先是通过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政策信息先知优势,甚至是直属关系优势做大、做强监理“蛋糕”;其次是转型,申办新的资质或者增资质,多“种树”,开展项目管理、代建、造价咨询、跟踪审计等工作或者向投资人提供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监理服务,向投资人提供专项监理、咨询服务。

依靠建投集团、设计研究院设立或合并于其中的监理企业。首先是全力消化建投集团投资的建设项目市场份额;其次是转型,如项目管理或是参与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管理、项目后评估;再次是转方向,如项目代建或跟随建投集团“走出去”,开展EPC模式下的综合管理业务,开展BOT、BT、TOT模式下的监理咨询服务等。

巴菲特说过,未来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在我国从“非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特殊时期,要预测未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一切规律和惯例都可能被打破,一切“非常态”下的“不可能”,都可能在“新常态”下发生,因此,处在“新的30年”的开端,我们唯有紧跟市场变化,以“变”应“万变”。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新常态下,工程监理行业的转型策略
https://m.gc5.com/gcjl/jllw/1026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