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监理论文
  3. 内容

高层住宅外墙保温节能工程施工安全监理

【摘 要】外墙保温节能工程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阐述了高层住宅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安全及保温材料现状,着重探讨了外墙保温节能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外部保温;节能工程;安全监理 
  1.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现状 
  由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包覆于建筑的整体外墙。跨越了建筑层与层之间的防火分区。当外保温系统不具有阻止火灾蔓延的能力时,火灾条件下蔓延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对于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是阻止火灾蔓延(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不应由于外保温系统的燃烧而将火焰传播到其他楼层,并通过其他楼层的窗口或洞口将火焰引入而道致其他楼层失火。 
  2.外墙外保温材料现状 
  我国外墙外保温材料从材料燃烧性能的角度,主要包括三大类。 
  2.1 无机类保温材料 
  无机保温砂浆的干密度小于300kg/m3,导热系数小于0.070W/(m·k),用于外墙外保温的最大厚度不应该大于50mm。其弱点是导热系数较大,用于节能65%的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层厚度偏大,附着在外墙上的重力增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局限。 
  2.2 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 
  以胶粉聚笨颗粒保温浆料为主,属于难燃材料,耐火等级B1,自身不存在防火安全问题。 
  ZL胶粉聚笨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小于230kg/m3,导热系数小于0.059W/(m·k),保温性能优于无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相对较大,很难满足节能65%的第二步目标;施工中如果墙体界面处理不当,易造成保温层空鼓;保温层为浆体材料,施工中易造成表面平整度差及厚度不均匀而形成收缩裂纹,导致保护层发生开裂和裂纹,影响耐久性。 
  2.3 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 
  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XPS)和聚氨酯硬泡为主,导热系数0.022~0.039,保温性能优良,耐火等级B2,属可燃材料,具有引发火灾的危险性。 
  3.解决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的方法 
  在多层和中、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空心砖、泡沫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干体积密度为450kg/m3~750kg/m3,导热系数为0.11W/(m·k)~0.18W/(m·k))等自保温墙体。加快岩(矿)棉等无机保温材料的研究,发展发泡陶瓷保温板外墙保温系统、岩(矿)棉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保温系统。采取有效的防火构造措施,提高外保温系统的整体防火安全性等级。影响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能的构造措施包括保护层,防火隔断(分仓)构造等。 
  保护层包括防护层和饰面层。保护层以抹面浆料为主,其厚度和质量稳定性,决定了系统层面构造的抗火能力。面砖饰面层可加强防护能力,建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1层~5层)敷设面砖或干挂石材。 
  防火隔断能够有效地阻止火焰的蔓延。防火隔断包括建筑层的防火隔离带。门窗洞口的隔火构造,系统自身的分仓构造等。 
  常见构造措施包括防火隔离带、挡火梁、金属紧固件。设置在建筑的层面层之间的防火隔断,具有一定的宽度,一般采用不燃或难燃保护材料,系统的任何材料之间都不留空隙;挡火梁水平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边缘,并伸出门窗洞口竖向边缘一定的长度;金属紧固件可以维持火灾条件下系统的稳定,保护系统不具有火焰传播性。 
  4.有机高分子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安全监理 
  外墙外保温的防火性能与其整体结构有关,应当利用适当的构造措施来提高整体防火性能,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保温材料本身的防火性能。 
  4.1 认真进行图纸会审,确认设计文件中有关防火设计要求是否满足 
  (1)在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节能设计专项说明中,应当明确防火隔离带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2)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当标明防火隔离带的位置、标高和高度。 
  (3)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当有防火隔离带的构造详图。在构造详图中,应当反映防火隔离带和外保温系统不同材料交接处的防水、抗裂和安全性等技术处理措施。 
  4.2 保温材料选择及进场验收 
  首先,组织业主、设计、总包等相关单位对保温材料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确认其产品是否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选择规模大、管理规范、信誉良好、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保温材料生产厂家,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严格进场保温材料的报验审核,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以考察确认的封存样品对照检查进场保温材料,防止劣质保温材料(如有些保温板为光面板或表面压花处理,其粘结强度低,不能达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要求;采用废旧回收料生产,同时为了增加抗压强度大量添加了滑石粉等填充料,其最终反映为板颜色发暗、表面发硬、板脆性大、容易产生翘曲变形等;保温板不含阻燃剂,成为易燃材料)混入施工现场。保温板施工上墙前应陈化14d以上。 
  4.3 保温分包(施工)单位的选择 
  审核保温分包单位资质与主要管理、技术、质量、安全控制人员资格。选择信誉良好、施工能力强、无不良诚信记录的专业分包单位。管理人员要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组织保温分包单位全部进场人员进行专项防火安全教育(无论其人员是否进行过安全教育)。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质量标准能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工艺流程是否合理、有无违反强制性条文等。明确施工过程的半成品和成品保护防火措施。 
  审核专项消防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督促分包单位进行消防实战演练。督促保温分包单位做好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实施过程要加强检查,保证专项施工方案能有效落实。   4.4 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控制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工位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施工现场应设置室内外临时消火栓系统,并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督促施工单位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班前安全活动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方案。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 
  在容易发生火灾的保温材料堆放(储存)场地,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对保温材料单独隔离堆放;使用防火帆布进行遮盖;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计划和进场时间表。合理调度易燃保温材料的进场时间,尽量缩短易燃保温材料在工地的保管存储时间。明确存放保管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责任人,并挂牌明示。建立严格的领用退库制度,对班组使用的保温材料要随用随进,填写相应记录存档备案。 
  4.5 保温施工防火安全控制 
  (1)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和已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根据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特殊情况,缩小保温板敷设工序验收范围,以便及时进行覆盖,减少保温板暴露时间。 
  (2)在水泥砂浆找平层大面积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样板示范工作,同时完成第一批现场试验工作(保温板粘结强度试验及固定件拉拔试验)。经过试铺确定每天保温板敷设范围(工作量),落实每天领料数量,当天剩余材料及时退回堆放场地。 
  (3)存放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并有明显标识。作业区域内,严禁明火作业,施工中要认真检查周围是否有火灾隐患,要注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与明火、电焊作业工种交叉作业,严格执行动火制度。 
  (4)每个阶段(或部位)作业完毕,要认真检查,清理现场,将剩余材料及时退回库房。下班前必须将零星保温材料、碎屑等清除干净,保持现场清洁。堆放在指定地点,用编织袋装好,不能散放,并用防火帆布遮盖。严格限制堆放时间,及时清运出工地。 
  (5)保温板敷设工序验收后,及时进行聚合物砂浆及饰面层的施工。 
  (6)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同步进行,其施工质量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①防火隔离带和外保温施工应当由同一施工单位分包,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②防火隔离带的保温材料使用岩(矿)棉和泡沫玻璃等板材的,板材应当与基层墙体满粘,岩(矿)棉板应加锚栓,保温板的粘结强度及锚栓应当做现场拉拔试验。 
  ③防火隔离带施工质量应当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④防火隔离带所用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当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有机高分子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防火安全只要做到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用合格的保温材料,施工管理规范的施工单位,满足消防条件的施工现场,严密的施工组织,合格的施工质量,是完全能够减少乃至杜绝外墙外保温施工过程的火灾,即使万一发生火灾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在局部范围。 
  5.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外墙保温节能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作为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任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力度,同时还应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外墙保温设计理念,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华强.高层住宅外墙保温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08期 
  [2] 江涛.住宅工程外墙保温施工监理控制要点与措施[J].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07期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高层住宅外墙保温节能工程施工安全监理
https://m.gc5.com/gcjl/jllw/1033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