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关键词: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正文: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产品是企业的形象,质量是企业的信誉”、“创品牌,精益求精;严质量,永无止境”,这么多的朗朗上口的口号无不说明施工质量就是建筑工程的生命,无不表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力。作为常驻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做了详细的归纳。
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由于建筑工程产品的特殊性,必然导致施工质量的特点唯一性,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和适应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质量控制的特点
控制因素多,包括设计、材料、机械、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社会环境等。
控制难度大。施工场面大、人员多、工序多、关系复杂、作业环境差。
过程控制要求高,由于施工过程中工序衔接多、中间交接多、隐蔽工程多,所以施工质量有一定的过程性和隐蔽性。
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参与施工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
材料因素。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材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机械因素,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各类施工工器具。
方法因素,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工法和施工技术措施等。
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
质量管理的依据包括: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变更,以及规范、规程、标准、图集等。
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
事前质量控制
即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事中质量控制
指在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包括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的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流入市场。它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的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职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一般选择下列部位或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一)总体原则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意识教育,把质量看成是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对工程质量和业主负责的思想,贯彻生产必须抓质量的原则。
加强作业队自检、互检和专检。
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及实体质量随时进行抽查。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制、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予以制止,并令其停工或返工。
每月组织一次工程实体质量检查。
对施工中易发生的质量通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详细交底,并监督检查。做好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检查,严格执行技术交底、隐蔽工程验收制,严格检查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出现任何质量事故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事故报表,组织质量事故分析会,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按监理会要求,技术、质检员分期呈报工程报验单及有关质检资料,对监理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传达到施工班组,并进行监督。
坚持按图纸施工,工程设计变更一律以单位局面通知为准,工程洽商在办好签证后再施工。所有机械设备材料必须符合标准,设备应该调试运行完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严把材料进场,把好复检、抽检,确保材料质量。
(二)具体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设备控制
1)、对进场的各种施工机械的品质进行检查。
⑴ 对进场机械设备进行外观检查。
⑵ 对进场机械设备进行调试。
⑶ 索取机械设备相关的资料。
⑷ 对有关于计量方面的机具设备进场后必须送至相关的计量仪器检测部门进行鉴定,合格后方可在现场使用。
2)、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施工中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确认合格者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加强与机具设备厂家的联系工作。
2、材料控制
1)、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加强合格物资供应商的考查工作,从中选出信誉最好的供应商供应材料。
2)、材料进场管理
⑴ 明确物资采购程序
采购物资都必须提供样品,由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有必要时)及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定量评定,通过打分,确定入围者。
⑵ 控制工程材料措施
a. 检查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外观质量。
b. 审核进场材料、半成品的出厂证明、出厂批号、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c. 应当进行复检的材料、半成品,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取样送试验部门检验。
d. 对重要原材料、制品、设备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考察,督促生产厂家完善质量措施。
3、施工过程控制
1)对施工班组的管理
施工班组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各种管理制度为附件。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有班组技术人员参加的方案,全面听取其合理意见和建议。班组必须执行项目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
2)以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为龙头,建构工程的技术基础。
开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制定需要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清单,明确时间和责任人。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在定稿前都要充分参考有关部门和班组的意见。每个方案的实施都要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定稿→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方案一旦确定就不得随意更改,并组织项目有关人员、班组进行书面交底。
3)过程控制的有效制度
⑴ 质量例会制
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生产例会,要对上周工地质量动态作一全面的总结,指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措施要切合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并要形成会议记录,以便在下周例会时逐项检查执行情况。
⑵ 样板制度
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组长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以及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组织进行分项样板施工,在施工部位挂牌注明工序名称、施工责任人、技术交底人、操作班长、施工日期等。样板未通过验收前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
⑶ 三检制
a. 自检
在每一项分项工程施工完后均需由班组对所施工产品进自检,如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由班组长填写自检记录表。
b. 互检
经自检合格的分项工程,由项目质量工程师参加、总工程师组织的上下工序施工班组进行互检,对互检中发现的问题上下工序班组应认真及时地予以解决。
c. 交接检
上下工序班组通过互检认为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在双方填写交接检记录,经班组长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综上,施工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质量管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