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论文
  3. 内容

探究建设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摘 要:针对目前建设方在管理控制工程造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实现造价控制的价值,并提出实际控制的措施方法。结果表明,建设方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建住方;工程造价;驻工地代表;投资估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复杂性,建设方没有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建筑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步伐。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工程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预算以及竣工结算入手,来解决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这是实现我国建筑业高速稳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业内人士应将其重视起来。

1 建设方实现工程造价管控的价值

建设方在投资一个项目后,经过立项、报建以及审批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实体。只有将其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建设方应在内部设置造价管理部门,并通过积极参与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建设预算等来实现控制目的。建设方将自身的工程造价控制观念融入到项目建设的设计施工阶段,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基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将每个阶段管控措施的有效性,作为实现建设方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研究对象。

2 建设方在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控方法

2.1 投资估算

建设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人员在投资估算阶段,应尽可能的与工程项目前期筹划人员根据市场环境,共同计算出土地应用成本、前期规划费用、工程造价、项目资金成本以及造价咨询等相关管理费用等。对这些内容进行准确的经济评价,使得建设方起到经济参谋作用的同时,还能预先了解完成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规模、产出以及估算投入等。这样一来,建设方决策者就能根据获取的信息资源做出具有适用性的投资管理服务。

2.2 设计概算

在以往,建设方把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措施重点放在施工的预算上,这就很难实现实际控制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建设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人员要通过对初设阶段的工程造价概算进行控制,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据统计,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的初步设计阶段概算,占整个工程项目总造价的70%。而建设方传统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只能从施工和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中获取少量的管控效果。因而,建设方应初设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即事前控制,作为实现投资经济收益的关键。

具体来说,建设方应通过招标,并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工程造价设计单位,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建设情况、资金储备量、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建筑规范标准等,来进行工程造价限额设计。设计单位在确定工程设计方案过程中,要注重对上述内容的考虑。此外,初设工程造价概算设计单位在进行投标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功能作用的实现、外观设计效果的实现。否则,初设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案即使准确,却不会为建住方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以某地住宅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该工程初设造价控制设计单位对当地的住宅建筑结构进行充分了解后,设计出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以及三室两厅的小面积房屋结构。具体面积依次为:40m2、65m2、以及80m2。事实证明,这一初步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既满足用户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设方的经济效益。

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工程设计阶段要与工程造价控制形成一个整体,这就避免了建设与资金控制两方面内容相互之间的脱节。这样一来,设计单位就能够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从而实现限额的合理设计。过去,设计单位仅负责图纸设计,而建设方的工程造价控制人员也仅负责造价控制。这一差异,不仅增加了建设方实施设计方制定建设内容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有效性。

因而,建设方应与设计单位应通过增加联系,以实现双方的工作便利。此外,建设方在确定工程造价具体限额时,要采纳专业造价控制人员的建议,对设计单位提供了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和评价,进而选择出符合自身获取经济效益目标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确定要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来进行择优选择。由此可见,只有在设计技术性以及建设经济性相结合的情况下,建设方才能使投资得到真正的回报。

2.3 施工预算

在施工阶段,建设方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应从三方面来实现控制,分别是:图纸审核方面、材料管理方面以及施工的日常管理方面。首先,图纸审核的工程造价控制。由于设计方案确定后,施工图以及建设项目预算就能够非常明确。因而,在招标图纸下发后,建设方就要通过组织各专业的工程师,对设计图纸进行一次审核。对于设计与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出调整办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修改施工建设图纸,来提高设计图纸应用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对于施工招标后发现的设计图纸问题,建设方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对图纸进行二次会审。上述审核图纸内容的目的是,把设计问题消除在施工建设前,以提高建设方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其次,对于材料的管理。由于其应用费用约占施工建设的70%,因而,材料应用成本的控制直接决定了建设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目标能否实现。具体来说,可从了解市场环境入手,例如,实时掌控工程建设所在地材料市场的价格变化。此外,建设方还应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验收和检测工作,来降低工程造价的应用成本。

最后,施工期间的日常管理,也是控制项目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门。建设方应委派驻工地代表,来获取施工过程中的变化。例如,材料更换、地质条件变化、工程量实施情况以及设计变更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建设方的驻工地代表具有重要的监督控制作用,即必须获取第一时间获取工程建设的变化情况。具体可通过经常性的深入现场,进行抽查试验、工序验收等来发挥控制作用。

2.4 竣工结算

建设方对于竣工的结算阶段,具体就是要对工程项目所有的资金使用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以及确认。具体来说,建设方应根据造价控制人员以及驻工地代表所记录的文字资料,作为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此外,为提高建设方进行竣工结算的准确性,可委托具备相关资质以及信誉度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来进行资料的审核。具体审查的内容包括:建设方造价控制以及驻工地代表所记录的文字资料、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数量等。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方还要对核查好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最后的评估工作。同时,建设方还要在竣工结算审核评价的基础上,将与项目相关的工程造价应用资料以及分析出来的数据结构进行汇总,并建立数据库,为日后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提供资源。

3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建设方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应实现动态管理。具体来说,建设方的工程造价管理,应从投资估算阶段开始到最后的竣工结算阶段,实现全过程的控制。此外,设计单位要与建设方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密切关联起来,进而充分结合当地的市场环境、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工程建设方案。这是实现建设方经济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浅议建设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05).

[2] 吴桃英.谈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业主方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J].安徽建筑,2014(01).

[3] 林金仙.探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J].福建建材,2014 (03).

[4] 朱庆涛.浅谈代建制模式下代建方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探究建设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https://m.gc5.com/gczj/zjlw/1037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