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论文
  3. 内容

为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不再强制使用了?

自2025年9月1日起,《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 - 2024)正式实施,原《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 - 2013)同时废止。此次新版标准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从强制性标准转变为推荐性标准 ,这一改变引起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

政策法规调整:《标准化法》修订的直接影响

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标准的分类和制定原则做出了重大调整。其中明确规定,强制性标准的范围被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技术要求。而推荐性标准,则用于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

工程量清单计价主要涉及工程发承包双方的交易计价行为,本质上属于市场化行为,并不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国家安全等强制性要素。因此,按照《标准化法》的新要求,其性质不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定义,转变为推荐性标准(GB/T)是顺应法律调整的必然结果。

顺应市场化改革: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变革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工程造价的市场化改革,旨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2020年住建部发布的《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在此背景下,新版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弱化定额依赖:传统的政府定额计价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过度依赖政府发布的预算定额,难以充分体现市场的真实需求和企业的竞争优势。2024版清单计价标准删除定额作为主要编制依据,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技术水平、管理效率、市场行情和竞争策略进行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建筑行业从“拼价格”向“拼管理、拼效率”转变。

赋予市场主体自主权:推荐性标准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一套科学、成熟、权威的参考范本和交易习惯。发承包双方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商业考量,在合同中自主约定是否采用以及如何采用这套标准,这赋予了双方更大的协商空间和定价自主权,充分体现了“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市场精神 ,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推荐性标准并非失去效力

尽管新版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为推荐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它在很多情况下依然具有很强的效力:

合同约定的效力:如果发承包双方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本合同采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 - 2024)进行计量与计价” ,那么该标准就成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工程计量和价款结算。

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强制适用:2024版清单计价标准第3.1.1条规定:“使用财政资金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应按国家及行业工程量计算标准编制工程量清单,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这意味着,对于国有资金投资项目,虽然标准本身是推荐性的,但由于国家对这类项目有强制性的管理要求,必须执行清单计价,此时2024版标准作为最新的国家级标准,自然成为首选依据,具有实际的强制效力。

作为交易习惯和漏洞填补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当合同对某些计价问题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时,双方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2024版清单计价标准作为行业内广泛认可和遵循的计价规则,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积累,已成为行业通行的交易习惯。在司法实践中,当出现合同纠纷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将其认定为交易习惯,作为裁决依据,填补合同漏洞,解决计价争议。

新版工程量计价清单从强制性转为推荐性,是《标准化法》修订和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双重驱动的结果,这一变化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建筑市场发展需求,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向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标准性质发生改变,但在合同约定、国有投资项目以及作为交易习惯等方面,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建设工程发承包双方提供了有力的计价依据和行为准则。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为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不再强制使用了?
https://m.gc5.com/gczj/zjlw/1045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