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房地产
  3. 内容

八个房地产公司投资误区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控深水区,行业周期表现为箱体窄幅震荡,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提高利润和行业竞争力显得尤为关键

主要体现在两点:

(1)操盘能力,主力体现在产品力、营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是个综合作用的结果;

(2)投研体系:对于房企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一个项目的成败80%取决于拿地阶段,所以投资能力也将为房企竞争力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针对房企的存在的主要投资误区进行阐释,主要存在八点:

01、投资模式与企业战略不匹配

从战略与投资本身的关系来说,战略需要指导投资,而投资依托于战略

如果房企在既定的战略下没有适配的投资策略,那么必然会导致发展滞缓或出现偏颇

处于战略扩张的房企会加大融资及合作力度,而处于多元化探索的房企,对于项目的筛选往往也会更加谨慎

因此,投资需要适配策略,否则必然适得其反,因为战略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既定周期判断的条件下制定的

02、投资结构失衡

房地产投资还是基于对市场与周期的判断,但近些年来,明显的趋势在于城市之间不断的分化

比如,长三角一枝独秀的同时,重仓环京和天津的房企但是栽了跟头,华夏幸福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因此,在投资区域选择以及项目结构布局上,开发商不仅需要结合城市分化周期、也需要合理分散投资、以及深耕和扩张战略,而不能偏安一隅,被动投资

03、投资标准过于僵硬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走低,很多房企对于投资标准也变得更加灵活

主要体现为两类房企:

(1 )不以到项目考核投资标准,而更多的是项目池的概念,从集团视角统筹通盘考虑,集团或区域层面对利润和IRR、ROE等指标的要求

(2)对于单个项目投资指标不做僵硬要求,不做一刀切,比如长三角区域普遍市场了较为火爆且去化速度快,房企可降低利润率要求提高对IRR指标的考核

而中西部项目则相反,更多考核对净利的要求,即近两年比较流行的IRR✖净利率的投资标准

04、低估或高估投资能力

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每年的投资额不仅取决于阶段性的战略诉求,更多的需要考虑自身的投资能力,比如以融定投、以回款定投资、以销定投等

以融定投可能会相对激进,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而以回款定投,相对保守的话往往可能会错过发展周期

所以房地产公司在决策每年投多少,怎么投等问题时,也是需要审慎的,避免出现较大的投资失误

05、决策层研究不足,与基层脱离

这一点想必很多一线投资拓展的人员都深有感触,如果决策层对单项目研究不深,甚至是没有精力对项目踏勘调研

而仅仅是通过PPT的呈现,那么必然会导致繁杂的PPT文化,以及沟通效率不高甚至出现投资失误

基于一线城市对拿地的诉求,所以仅通过PPT即对地块进行投资决策显然是欠妥的

06、投资管理流程混乱,体系不够健全

这一点对于中小房企而言是个通病,地产项目的投资特点在于投资额大,且对跨部门配合要求高

而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投资体系或是决策系统,必然会导致跨部门协调难度大,决策因素输出错误、进而会导致对项目的误判

另一方面,混乱的投资管理流程也不利于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07、灰色利益空间大,存在输送空间

对于房企而言,也存在一线投资、管理层、股东方之间利益诉求背离,且层级汇报制度,会导致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常规的土地获取形式如招拍挂、收并购、勾地、旧改等,模式不尽相同,招拍挂相对公开透明,但收并购、旧改灯则存在较多的灰色利益和寻租空间

而会导致相关人员因为灰色利益而可以掩盖风险

这点,对于较为完善的房企投研体系来说一方面是需要杜绝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对收并购等形式一刀切,因为随着行业机内存量周期,招拍挂将并不是主流的土地获取方式

08、投资激励不得当

很多房企为了激励一线投资人员加大投资力度,而会设置投资激励,对于投资激励如果设置的形式不够合理,也会造成很大的投资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投资激励需要更多的与投资指标挂钩,而不仅仅是对拿地金额、拿地规模进行考核

(2)开发团队、销售团队、投资团队激励导向需要保持一致,不能够让投资团队为了拿项目而过于激进,也不能让投资团队有失公允。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八个房地产公司投资误区
https://m.gc5.com/gczs/fdc/1040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