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知识
  3. 内容

结构设计关键计算和图纸问题

 结构设计关键计算和图纸问题

一、地下室外墙计算一律按底板固接,楼层处铰接建模配筋,未考虑特殊情况。

1.    楼层处高差不同。

2.    坡道贴外墙时。

3.    外墙处无楼板,开洞。楼梯,风井,天井等。

4.    外墙需伸出地下室顶板挡土时,计算应注意不仅墙体本身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同时应考虑墙体根部外力对下部支撑结构的影响,满足节点平衡受力要求。

       对应不同情况,应采用不同的计算,且图纸也应按实际情况进行绘图配筋。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

二、地下结构水压力的取值。

1.    有历史资料时,按历史最高水位确定水压力计算标高。否则,地下室水压力按地下室外地面标高计算。

2.    地下室外地面高低不同时,可按实际情况分区域计算。当地下室水压力按地下室外地面标高计算时,示意如下图。

3.    地下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0。

三、结构整体计算时,应注意楼梯间荷载是否能一概按等效均布荷载输入。

1.    有些情况下传力途径与此明显不符,且跨度较大。计算分配至楼梯周边梁上的荷载与实际受力相差很大,会造成某些楼梯边梁不满足设计要求。

2.    四跑楼梯等情况时,荷载输入不足。

四、消防车荷载:

1.    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取1.0。

2.    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五、计算中梁端设铰接的问题:

1.    人为制造裂缝,且裂缝宽度会较大。

2.    实际结构更安全了吗?

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一般软件会自己根据刚度来分配荷载,我们无需人为干涉。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计算以及工程的需要

图纸中的一些问题

一、基础的埋深:

1.    相邻基础有较大高差时,未考虑水平间距的问题;有地下室,持力层变化较大时等。

2.    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未验算地基稳定性。

二、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结构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情况,使结构平面出现细腰、弱连接部位;

1.    这种情况计算考虑弱连接楼板变形影响;

2.    构造上对弱连接部位的梁板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如常规适当加厚弱连接楼板的板厚,对弱连接处的梁、板配筋适当加强并将上下纵筋拉通;还应注意适当加大弱连接处边梁两侧的腰筋,以提高梁的抗扭能力和弱连接楼板平面内的承载能力。

三、设计跨度较大的悬挑板时,应注意相邻内跨板面负筋,如内跨较小时,应注意布置部分通长面筋。如内侧无板时,挑板所在的梁要考虑挑板传来的弯矩作用。屋顶的高大女儿墙存在同样问题,作为嵌固端的边梁未考虑女儿墙传来的扭矩作用,相邻的屋面板也未加强。大悬挑梁也会有类似情况。

四、应注意模型与实际是否吻合。比如模型为连续梁,而实际情况是高差很大,或错开时。 

L和TB的端部钢筋应指明构造措施,通常构造均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要求执行。“按铰接”

连续梁尽量采用一个编号,如果分段编号时应注意:首尾相连处支座应两边注写支座负筋,因不适用连续梁中间支座负筋注写说明,会造成另一边的支座负筋缺失。其次应统一钢筋型号同时说明拉通钢筋,避免节点区钢筋太密。

框架梁的加密区箍筋间距应注意满足:100/150(1,2/3,4);h/4,梁高小于400时; 6d ( 8d ),钢筋直径大于18 ( 12 )(1/2,3,4)。

五、大跨度框架应重点注意顶层边柱的配筋,尤其是边设计边施工时。

地下室外墙竖向纵筋在墙顶的锚固方式,采用图集16G101时,应指明是"顶板作为外墙的弹性嵌固支承"还是“简支支承”要求。

受力类似于十字梁和井字梁结构时,即主次并不是很清晰,而更接近于共同受力,此时梁跨应尽量按实际弯矩,按较少跨数。

六、提高绘图效率的一些方法

减少图纸量的方法:

1.    相近楼层尽量合并出图;

2.    一层三张图可否合并为两张,特殊情况下一张。当然绘图比例较大时,梁配筋图也可能拆分成两张。

减少图纸出错的方法:

1.    模板图可考虑取消梁截面标注。

2.    对称性,平移性。

3.    尽量用简单说明的方式,避免繁琐的绘图。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结构设计关键计算和图纸问题
https://m.gc5.com/gczs/jgzs/1032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