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监理知识
  3. 内容

加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加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施工企业更多地进入我国的建筑市场,如何提高我们的实力与之竞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施工企业的质量更是与施工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而管理和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所以在新形势下,搞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即从1920年到1940年的质量检查阶段也叫事后检查阶段开始,发展到从40年代到50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最后发展到第三阶段即从1961年到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对质量管理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质量观,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呢?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一、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
  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施工企业要始终坚持“振兴质量、以人为本、提高质量、教育先行”的方针,把质量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报纸、标语等媒介对职工进行质量教育,使全体职工增强质量第一意识、质量取胜意识、质量从严意识、质量自控意识、质量责任意识、质量标准意识、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意识。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所谓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是按科学程序运行,基本方式是PDCA循环。其中P为plan(计划)、D为do(实施)、C为check(检查)、A为action(处理)。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ISO质量保证体系。自从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以来,便以其旺盛的市场生命力,迅速在我国企业中生根发芽,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竞争,他已提升到全球化的新高度。企业意识到质量认证是提高质量管理、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于是ISO认证在我国进入高潮。ISO认证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认证工作,保证机构工作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认可制度已经确立,全社会特别是施工企业对质量认证的认识迅速提高,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认证机构和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认证队伍已经形成。当前ISO9000族贯标取证活动已在建筑行业普遍开展。为此,建设部成立了专门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方案和措施,对该项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几年来,获证企业逐渐增多,企业贯标力度进一步加大,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也有所增强。
  3、解决好施工企业的质量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内部体系运行和外部市场的矛盾。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导致了市场不规范、配套建设不同步等现象。为此,建议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适合建筑行业特殊性的有关方案和措施,积极筹措、统筹规划,搞好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并不断完善,使各类市场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二是质量标准与建筑企业实际结合的问题。贯彻ISO9000标准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建筑企业的施工生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且多数是手工操作,各工序之间的穿插错纵复杂。这给过程控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产品具有普遍的单一性,难以形成模式化的重复生产,不可能按照固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而必须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策划,制定生产程序。建筑产品先有顾客后有产品,顾客参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在材料采购、服务、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中融入了顾客的意见。如何做好与顾客的协调工作,将关系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一是促使广大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标准化质量管理进行再认识,对企业体系文件进行再学习、再培训,并从思想、组织、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注重各个基础环节,加强以班组为单位的基础管理,适当时应对职工进行一定范围的管理知识培训。按照体系的要求,切实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三是进一步抓好垂直贯标,企业各职能部门应按照要素分配的职责,对主控程序的培训、检查、整改等自始至终负责到底,运用“PDCA”循环的原理不断改进实施效果,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深入基层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单位体系运行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即时协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四是在年终汇集各方面信息,对质量体系的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时检查体系运行的得失,总结先进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为下一年度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作好准备。
第三是关系问题即企业管理水平与标准要求的关系。客观上讲,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传统的习惯做法,还未彻底改进的机构设置、人事制度等因素对体系的运行十分不利,存在着管理简单化、习惯化、人为化、随意化问题。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体制问题。另外是贯彻质量标准和日常工作的关系问题。贯标是一种自成体系的专业管理,他和成本(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等其它管理体系没有直接的关联,因而常出现一些矛盾。如何协调好使贯标与其他专业管理融为一体,是又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要处理好这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系运行与企业深化改革的关系。贯标的实质是要从单项的专业系统管理转变为“过程网络”的科学管理,从权利相对集中转变到“分级授权管理”,真正形成主次分明、职责明确、渠道畅通、管理科学的“过程网络”。因此,不能将贯标活动作为一个孤立的事物来对待,应有效地将贯标和企业的深化改革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加强企业的管理,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础这一根本宗旨。二是处理好体系运行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项目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在国内得到普遍推广。项目管理以实现“劳务层和管理层相分离”为主要特征,这在本质上与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是相通的。加强过程控制,有利于项目部增收节支;强化材料采购,使用控制,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可以认为,密切结合质量体系的运行,使之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是使项目施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途径。三是处理好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1)从落实岗位责任,严格考核制度入手,将贯标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克服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病,使职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在观念和行动上得到质的转变,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
  (2)标准化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每一名职工,每一个部门(单位)均与体系密切相关。企业工会、团委、宣传、组织等党群组织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鼓动及其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全身心投入贯标,协助贯标,支持贯标,为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
  (3)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操作。所以,关键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挖潜,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的未来,是发展的根本”的思想。从内部培养挖潜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另外就是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推进工程安全质量基础建设。在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推行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把提高工程质量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创优活动和基础建设中。一是明确创优目标。二是落实创优责任,加大奖惩力度。三是狠抓基础工作,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工地活动,以项目为载体,以标准为准绳,以干好每一件工作为目标,实施文明施工、科学施工、标准施工。通过大力开展创优活动,使公司上下形成以创优质工程为荣的良好的风尚,使广大职工把每一件工程都按精品要求施工,使之取得良好的质量成效。
  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新的科学质量观,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是六十年代初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鲍姆首先提出的。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参加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本手段,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生产出满足社会和用户需要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是和传统的质量管理相对而言。他是从系统理论出发,把企业作为产品生产的整体,以最优生产,最低消耗和最佳服务,使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质量为目的,他是用一定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动员、组织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职工,在产品质量形成的所有环节上,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治理,他比检验的质量管理、统计的质量管理更加完善,所以称为全面质量管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加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https://m.gc5.com/gczs/jlzs/1018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