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知识
  3. 内容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设计理念对成本的影响

在工作中,我发现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不是技术问题,可能也不是管理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特别是这样三个观念:唯规划论、唯建筑论、唯成本控制论。

1、“唯规划论”

唯规划论就是指严格按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批复的总体规划要求,对于市场/客户需求则不予关注或较少关注。

由于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条件是基于城市发展宏观上考量的,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和土地的市场价值。在此情况下,完全按规划条件完成产品设计,则既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商业价值,也可能使产品趋于与竞争对手同质。

如北京西部万柳区域市场中的某项目,其西临昆玉河和绿化带,是区域市场中距离万柳生态公园最近的一个项目,其地块的自然景观条件非常优越,且项目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在该项目的总体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优势,仅按传统的板楼布局方式使楼座呈行列式排列。该项目的设计师在项目规划时没有认真推敲景观资源,仍沿用了原有的规划布局,导致项目中真正可观赏昆玉河的户型很少,和竞争对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项目以低价入市,销售周期长,增加了财务成本,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唯建筑论”

唯建筑论是指不考虑区域市场的差异性,不是从项目目标定位出发而是完全从建筑技术的角度考虑设计方案。

很多开发商的设计控制力量薄弱,而且没有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一切以设计单位的方案为标准,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创作喜好编制设计方案,市场方向感不明确,靠推广没有市场基础或实际地域基础的概念来取胜,形成的产品与市场需求错接,可销售面积不能很好地挖掘,产品业态组合不当等,从多方面为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了障碍,项目成本增高,总收益降低,使得项目收益不能达到最大化。目前,这种现象比较多见。

3、“唯控制造价”

设计和造价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两者有项目效益最大化这一共同目标,项目定位为建筑设计的导则,达到产品定位目标的最低投资为造价控制目标。

产品的定位是针对于客户的,客户导向不变,定位目标不能随意改变,而造价的形成从立项到施工图设计完成是一个多次计价的过程,随着设计的逐渐深入,造价会逐步清晰,如设计突破限额,则需要调整设计方案来达到目标限额,这对于公共建筑产品或企业自用建筑来说行之有效,但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建筑产品则不能完全以造价的限额而遏制产品的设计目标,而是需要和建筑设计的需求密切协作,给予造价相应的调整。

影响设计成本的因素

我们从设计单位、业主单位两个方面来识别影响设计阶段成本的因素。

1、设计单位方面

(1)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

建筑、结构、设备、水电等专业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相当重要,但个别设计单位不重视其重要性,以致增加了工程造价。

如某工程15层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标准层平面布置基本为98m×19m的矩形,建筑设计单位为了效果在南侧的7~13层挖去了32.8m×8.1m的楼板,14~15层楼面和屋面板在该处又基本恢复成标准层平面;结构设计采用了跨度为49.2m的钢绗架,以上2层的屋面采用钢结构梁柱,使用约180t的Q345钢材(未包括钢骨梁河钢骨柱钢筋);施工中钢骨柱和钢骨梁中的钢筋穿越钢梁的梁柱节点时非常困难,使用约7t的节点板,不但成本造价高,而且影响了工程进度。

(2)设计人员缺乏成本造价控制意识

设计的保守浪费造成了巨大的建造浪费。目前的建筑设计人员,大多存在“技术情结”,普遍存在“懂技术、重技术,轻成本、轻造价”的不正确意识。往往从“技术上可行,安全上保险,质量上可靠”出发,设计中“层层附加保险系数”、“算不清,加钢筋”及“肥梁、胖柱、密筋、厚板、深基础”等现象司空见惯;甚至以传统的规范标准为由,拒绝接受科学的、合理的、经济可行的优化措施。

据统计,普通高层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120公斤,有的甚至超过180公斤,而国外设计的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用钢量仅127公斤/平方米。这里面有客观原因(如设计人员由于水平所限,采用了不属最经济的结构形式),也有主观原因,如设计人员为“保险”起见,往往加大截面,提高混凝土标号,超量配筋等,这些都造成了建造成本的浪费。

(3)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责任不明确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责任缺失是设计成本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因为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建筑设计的安全性负终身责任,而设计的成本造价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无直接联系,设计人员对任何成本造价的增加、资金的损失和建造的浪费漠不关心,造成设计人员为逃避设计责任,层层加大设计安全保险系数,增大成本造价。

2、业主方面

(1)设计目标不明确

业主往往只关注投标单位让利、招投标中投标价越低越好等,对设计与造价、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意识不到设计工作对于项目建设的巨大影响。

业主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项目应达到的目标及相应的功能要求也不明确,随意性大,很难对设计方案提出设计优化方面的意见,只关注出图时间。同时,业主在选择方案设计中,又特别看重形式,将成本经济指标放在一边。

(2)设计进度安排不合理

目前,开发商(业主)看重短期效益,片面追求项目建设进度,随意压缩设计时间,使得设计管理处于尴尬境地。很多开发商拿到土地后,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小区造好,措施之一就压缩设计周期。

设计时间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但是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销售压力大,开发商出于回收资金的压力往往片面追求项目的营建周期,不合理地压缩设计时间,经常出现方案设计周期过长而导致施工图设计周期较短,设计单位后期加班加点的现象,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时间的紧迫性限制设计师对设计问题的深度思考与解决,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设计质量问题难免频频出现。

(3)只重视施工阶段而不重视设计阶段

开发商普遍对项目施工阶段比较重视。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觉是:工程成本主要含在施工阶段的“一砖一瓦”中,加强工程施工监控,就可大量降低成本。为了做到这一点,开发商经常费尽心血,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强预算审查,安排施工全过程材料采购的监控。为了订购“便宜”的材料,开发商亲自出马去“货比三家”等等。然而,项目结束,大楼建成之际,开发商清点“战果”,却往往发现一番心血并没有使成本造价有多少下降。因为开发商忽视了对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很少或几乎不对设计单位进行目标成本造价设计限额约束。  

由上可见,房企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必须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的成本造价,特别是应在规划设计阶段,从各规划及建筑、基础、结构、给排水、供配电等各专业入手,从各个环节入手,运用专业知识,严格控制成本,要像挤海绵一样地把所有成本链中多余“水份”挤出来,尽量节约每一分钱,才能创造更大的项目价值和利润。 

据权威统计数据揭示,地产项目的建造成本中平均83%为有效费用,其余的17%均是无效费用,而其中施工阶段可以控制的部分不足无效成本的10%。

案例一:隐形浪费的消除

某设计公司完成的600万平米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仅钢筋购置费一项用资3.42亿元,经验测算用钢指标较大,超出经验估值。业主解除了合同设计单位后重新委托一家资质、信誉、能力良好的设计单位,其结构专业设计人员优化结构方案,精心结构计算,完成的结构设计成果经造价咨询机构详细计算钢筋用量,钢筋购置费1.98亿元,仅用钢资金一项就节省建设投资1.44亿元。该开发商支付了设计公司1800万元设计费用,避免了1.44亿元(相当于8倍设计费)的隐性投资浪费——类似于水电管线的非合理布置,“肥梁胖柱”的混凝土用量增加,不科学的空调系统设计,非简约式的采暖系统布局,结构基础方案中的非必要超挖,用电负荷的超功能计算,建筑用材的不当选取等。诸多“隐性浪费”在建筑设计中随处可见,而这种“隐性浪费”很难被人们发现,也不会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在竣工验收座谈会上,负责项目前期开发的人员感慨地说:设计费用在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小的百分比,而正是这占有很小百分比的设计单位去完成全过程的建安设计成果,过度压低设计费用,过短的设计周期,挫伤了设计师的创作热情,挤掉了设计师的设计优化时间,换回了数倍设计费用等值的“隐性浪费”。

案例二:绝对值高出3亿元

某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总体规划审批后根据开发商的资金条件,分两期设计、建设与销售:一期32万平米,二期20万平米。一期开盘后销售状况不好,大多客户反映户型问题,施工质量问题,使用功能与平面布局不协调等等。开发商更换了设计单位,重新委托二期设计工程项目,该设计单位选派了最强设计人员组成专项设计小组,认真研讨和总结一期项目设计失败的教训,通过一系列的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计算,最终完成的设计成果在整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一期基础上呈现良好状态。一期项目建造投资浪费9600万元(较经验值);二期项目建造投资较一期节省6000万元;二期销售收入高出一期1500元/平米,绝对值高出3个亿。

以上案例证明,合理优化的建筑设计不但可以节约项目造价成本,还可以为开发商创造溢价价值,对建筑规划设计来说,设计是生产力,设计是价值、利润的创造与奉献者。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https://m.gc5.com/gczs/zjzs/10309171.html